后设认知与阅读理解文献读后感-Loxa教育网.DOC

后设认知与阅读理解文献读后感-Loxa教育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國內後設認知與閱讀理解文獻整理 前言 就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後設認知是決定個體解決問題與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閱讀既是一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後設認知與閱讀理解的關係應是相當密切。 國內近年來,沿襲國外的研究,亦有相當多的研究投入兩者關係的探討,從個體的閱讀歷程來分析,後設認知的作用應屬較高層次的閱讀歷程,雖說中、英文的文字系統不同,在研究方法、結果的類推上,應較基本的認字研究更可行。 閱讀理解 (一)、與閱讀有關的先備知識 內容知識: 有關文章主題的知識,又可視為相關的背景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或內容基模(content schema)。 文章結構知識: 有關文章組織的知識,即文體基模(textual schema):(1)結構化文章的約定成俗架構,通常反應在文章的基本結構中。(2)專門性文章的特殊結構。 策略性知識: 有關增進理解與學習方法的知識,例:如何找重點、綜合與彙整、作推論、提問題、監控理解等。 (二)、閱讀歷程 Gagn’e 將閱讀的歷程分為四個次群組:解碼(decoding)、字義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推論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以及理解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解碼 ── 自動化基本技能 使用書面文字去活化記憶中字詞的意義。 字義理解 ── 自動化基本技能與概念性理解的混合 經由字義取得及語法分析將字義結合在一起形成命題。 推論理解 ── 自動化技能、概念性理解及策略的混合 超越明確陳述的命題,以整合(integrate)、摘要(summarize)、並詳細論述(elaborate)這些命題(概念)。 理解監控 ── 自動化技能與策略的混合 包含了設定閱讀目標、檢視該目標是否達成,並要在目標未能達成時, 運用一些補救策略。 由此四次歷程可知,一熟練的閱讀在於此四次歷程能達自動化的運作,一有效、高效的閱讀,個體不會察覺到各次歷程的存在,然策略的有效運用必須字義理解能達一定的程度,而當個體原有的概念性知識(基模)愈豊富時,則有利其字義提取、命題形成的效率。 閱讀是閱讀者主動建構文章意義的動態歷程,閱讀時讀者運用有效的策略來尋求意義,讀者帶到閱讀活動來的訊息,以及他們從文章取來運用的訊息,二者對成功的閱讀都很重要(Goodman)。 (三)、閱讀模式 Bottom-up model: 閱讀是由語言中較小成分的理解(例:詞義)進而擴展至較大部分的了解(例:全文意義)(McCormick,1995)。 其特色是:(1)進行的歷程是序列的(2)閱讀的角色是被動的。因此,其不能解釋高階知識(句法知識、語意知識、詞彙訊息)會影響低階的認字,忽略先備知識的作用。 Top-down model: 閱讀是閱讀者先依據自己對閱讀主題的認知結構預測文意,然後再從文章中認字(McCormick,1995),將閱讀看成是一系列選擇的過程(Goodman)。 其特色是:(1)進行的歷程以預測為主導(2)閱讀者的角色是主動的。強調了先備知識的重要,但無法解釋「低語文能力者可以認知,但不能理解文意;以及高語文能力者在缺少背景知識的情況下,難以預測文意,只能採逐字閱讀的方式」(Samuels and Kamil ,1984)。 Interactive model: 閱讀者在閱讀時,字詞辨識和預測意義是同時發生的;兼顧了上述兩模式的特色,閱讀者可能會依文章的困難度,而改變閱讀的型式,當文章較難時(如背景知識不足時),會使用較多低層次的線索;而當文章較容易時,會使用較多高層次的線索。 由Interactive model 與閱讀歷程的分析,可見在閱讀歷程中,學習者必須主動的監控和調整自己的基本能力(如知覺、注意力、記憶力)和先備知識,同時還須會各種不同的策略(如重讀、做摘要、畫重點),才能理解文章的內容,換言之,學習者需要主動地和文章內容產生互動,他須集中注意,記得所讀過的內容,不清楚的會回頭去查看,會做推論…等。(BosVaugh 1991)。 後設認知 由上述對閱讀理解的討論中,可見閱讀策略的運用,也就是閱讀活動中的後設認知,是有效閱讀的必要因素。 後設認知是任何認知活動的重要內涵之一,對後設認知的定義有其共通性,只是就其內容分類上有些許差異,在閱讀理解與後設認知的研究上,一般採用Gag’ne 的閱讀歷程,但採用其他學者對閱讀中後設認知的定義,以補充Gag’ne理解監控的內涵,在國內的研究中,後設認知常採用的架構如下: (一)、Cross and Paris的觀點 (1)認知的自我評估(self-appraisal of cognitio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