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盒最近两年特别的忙碌备课的压力并不大但许多学生论文要看.PDF

八音盒最近两年特别的忙碌备课的压力并不大但许多学生论文要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音盒 最近两年特别的忙碌。备课的压力并不大,但许多学生论文要看,许多文章要写要 改,两个孩子常常要接送,几乎没有什么空歇。一天早晨睡在床上迷迷糊糊中,突然想起 一样东西,一阵莫名的恐慌突然袭来。那只八音盒,已经多年不见了。我想不起它在那儿, 我不记得放在那儿,我不知道它去了哪儿。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只八音盒跟随我从俄亥 俄到印地安纳,从康涅狄格到密苏里,最后落脚现在纽约州的家。几年前换家具,玻璃橱 被处理掉了,玻璃橱里的八音盒的去向,我压根没有了记忆。 八音盒是我1991 年去美国时Y 君送的。 1983 年我毕业分配到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书,Y 君还是学生。我没有教过Y 君, 但有时她会“串门”到我教的班上来。我后来到华东师大念研究生那年我的学生聚会邀请 我参加,记得我就是在那里正式跟她认识,跟她交换了电话。因为对她的好感,我开始约 她出去。第一次约会后,她给我写信告诉我她有男友。我知道她不想让我产生误解。我们 还是经常出去约会,她很独立,不认为谁对她拥有专利。她不说话时有些落寞的样子,让 人想起马奈的那幅吧台女的油画,说起话来又喜欢笑,好像周围的人和事很多很搞笑。那 时我们经常一起看电影,包括一些所谓内部电影。从电影到小说,她整个一 “崇洋媚外”。 那时的国产电影,小说她不屑一顾,有时让我嘀咕你也太心高气傲了。我问她对成家的看 法,她说女人总要结婚的,可是她不想要孩子,不想被孩子拴住。我问她,最想做什么, 她说想当作家。她一定有些故事,但不愿跟我多说。 1989 年初我决定出国。虽然知道她有男友,我还是几次跟她说给我机会吧,她沉 默,她说不行,她说你不了解我,她说我配不上你,一句话,就是“死扛”。我要离开上 海的前两天,我约了她在南京西路的咖啡馆跟她道别。我送了她一本我最喜欢的英语小说, 散文,诗歌文集,她说她也有个礼物,要我猜礼品盒子里是什么。打开了盒子,里面是一 个钢琴八音盒。她说要给我送行,我当然求之不得。八月下旬那天,我的家人悉数出动, 租了一辆面包车,去虹桥机场的路上,顺路去接她。她站在路边,穿一身黑色连衣裙,贤 淑的外表,修长的身材,格外抢眼。我父母没说什么,暗里一定喜不自胜。在谈朋友这个 问题上,父母没有少跟我唠叨。二姐是个直性子,忍不住暗地跟我说“女孩气质蛮好的 嘛”,其实他们谁都不知道我还有这样一个异性朋友。Y 君一路上有些拘谨,没说一句话, 那天送我的都是家人,她是唯一一个“外人”,后来她给我的信说当时怎么感觉把我当成 你戴家媳妇了。 在美国的第一年,我常写信给她,她也有信必回,但每封信都不忘提醒我不要错过 机会,说得我没了信心。我的最后给她的信,没有收到回信,我们的联系也就此中断。那 时我已经三十好几,我决定向国内的一位同事求婚,事情发展得很顺利,到美国两年后我 又踏上回国结婚的路途。回国结婚的事情打理结束,我又把Y 君约到了南京西路的咖啡馆。 在那里,她跟我说,她生了一场病。她的前男友与她分了手,去了日本。我问为什么,她 说可能是他对她太好了反而让她受不了。这样的回答当然只是一种说辞。两个年轻人耗在 一起,没有了热情,只有义务,还没结婚可能就感情疲劳了。她说在她一生中最艰难的日 子,她找了上海的一个有名的盲人算命先生算命。她好像早早就成了一个宿命论者。她说 十二生肖里和她的生肖最相配的我和他的前男友最后和她都无缘。我问她,假如我当时向 她求婚,她会答应跟我去美国吗?她说会的。我问那为什么她不回我的信?她说回了。我 晕! 刚到美国难免经常换住地。信的丢失很可能是因为那时我正好搬出原来租的房子。 我不知道她在信里说了什么。我如果收到了那封信,也许我的人生之路会有所不同。回美 国后我去前房东家问有没有我的信,回答是没有。因为离那封信寄出已经一年有余,所以 即使收到信房东也不会记得有这么件事。老天爷给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后来Y 君去了澳大利亚念硕士。我96 年回来看她,她毕业回上海在香港人开的会 展公司工作,她说工作很辛苦,老板抠门,钱给得很少。她是个不会偷懒的人,干活从不 马虎。记得她跟我说比起心里的苦,生活上的苦不算什么。我96,97 年那段时间对 Celine Dion 的歌如痴如醉,刻了几盘盒带寄给几个朋友,也给Y 君寄了一盘。她来信说 对Celine 的歌很入迷。那时她还是住在她家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过着她单身的生活。 二十一世纪初我回中国探亲,她告诉我她结婚了。也是以前的朋友,转了一大圈, 终于走到一起。她的先生先是在美国工作,然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