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藤野先生》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高耸(sǒng) 绯红(fēi) 驿站(shì)
B. 烂漫(m4n) 模胡(muó) 顿挫(cuò)
C. 芦荟(huì) 匿名(mì) 深恶痛疾(wù)
D. 诘责(jié) 教诲(huǐ) 畸形(jī)
2.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1)宛如( )(2)解散( ) (3)倘若( )(4)芋梗( )(5)解剖( )
(6)不逊( )(7)油光可鉴( )(8)凄然( )(9)霉菌( )(10)瞥见( )
3. 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喝彩 发髻 为难 拆开
B. 抑扬 慌话 叹息 叮嘱
C. 疑惑 偷懒 拖辞 掌故
D. 介意 泄漏 为难 操心
4. 在横线上解释加粗的字。
(1)油光可鉴 __________
(2)不逊 __________
(3)匿名 __________
(4)诘责 __________
(5)深恶痛疾 __________???
5. 对下面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 )内。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3)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6.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主语、谓语,用“||”线隔开,指出宾语,用“ ”表示。
(1)仙台是一个市镇。
(2)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
(3)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4)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5)我从此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6)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
(7)我只留两个箱子。
(8)起初生过纺车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
(9)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都很有感情。
(10)纺车跟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一样,成为大家亲密的伙伴。
二、阅读
(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也”是承什么而说的?“无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指的是什么?
3.这段主要是写( )
A.东京樱花烂漫的景象
B.我与“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
C.我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感。
D.我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二)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也无怪他们疑惑:__________
(2)“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__________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B.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 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
5.用一句话概括(二)选文内容准确的是( )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B.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浙江省镇海中学自主招生数学试卷及答案 .pdf VIP
- 自治区取暖费补贴文件2010.pdf VIP
- 500kV变电站运维精益化管理探究(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论文资料).doc VIP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VIP
- (入党志愿书空白表格.doc VIP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VIP
- 企业级数据湖建设项目解决方案.pptx VIP
- 2025年新能源微电网稳定性分析与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动态报告.docx
- DLT61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护调整导则.pdf VIP
- 春秋酒店改造装修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