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喻平).ppt

小学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喻平).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为19道单项选择题,每道题设有三个选项:“说得对”、“说得不对”、“不知道”,分别赋值为“5”、“3”、“1”。 该部分分为三个维度:  ▲维度一包括2个项目,考查数学学习态度;   ▲维度二包括8个项目,考查对数学知识性质的认识;   ▲维度三包括9个项目,考查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性质的认识。   4、结果 ★第一部分数据的处理方法:编码。 (1)数学是什么? 包括四种类型:   A数学知识的操作特征;   B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C数学的学科类别;   D数学的心智功能。 (2)学数学是为什么? 包括四种类型: A未来理想; B心智发展; C数学技能; D实用价值。 (3)你心目中的数学家是什么样的? 包括四种类型: A智能特征; B行为特征; C外貌特征; D品格特征。 (4)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包括二种类型: A表层上的接受学习; B深层上的主动参与。 ★第二部分的数据处理方法:定量分析。 评论 (1)调查问卷的编制。将整个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非结构性调查,采用开放题测试,另一部分是结构性调查,采用选择题形式,这样就可以较全面地审视问题。 (2)将结构性调查项目分为三个维度,使得调查的目的非常明确,增强了试题编拟的可操作性 (3)采用编码的方法去对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分类,这是一种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而不是事先由研究者主观地提出一些分类,然后将学生的回答去对号入座。在研究中形成假设,这样更能客观地反映问题的内核,这一研究问题的思想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三、教学研究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案例研究 1. 案例研究的内涵 △案例研究是个案研究。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归纳而不是统计归纳得出结论。 △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既包含定性研究也包含定量研究。 2. 案例研究设计 (1) 单案例研究设计 △整体性设计 单一分析单元。 例:对一个课例进行个案研究。对其中的某一要素进行分析,譬如研究教师的提问方式。 △嵌入性设计 多分析单元。 背景 案例 背景 案例 分析单位1 分析单位2 例:对一个课例进行个案研究。 采用嵌入性设计。 分析单元1:课例中渗透的数学观。 分析单元2:课程资源开发的情况。 分析单元3: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实施情况。 (2) 多案例研究设计 △整体性设计 例:对同一课例的不同课例分析。对其中同一要素进行分析。 背景 案例 背景 案例 背景 案例 △嵌入性设计 例:对多个不同课例分析。每个课例又分为若干因素。 分析单位1 分析单位2 分析单位1 分析单位2 背景 背景 (二)同课异构研究模式 1. 同课异构的内涵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同课)采用不同的教学处理(异构)。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同课异构是指通过比较同一个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处理,依据教学效果判断哪些教学处理更有效,并且对产生教学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内在原因作出深入分析的研究过程。 2. 同课异构的类型 (1)同课异设同教 同课异设同教是指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相同的教学操作,即对相同内容进行不同教学设计由同一个教师进行教学操作。 (2)同课同设异教 同课同设异教是指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操作,即对相同内容进行相同的教学设计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操作。 (3)同课异设异教 同课异设异教是指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操作,即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操作。这类同课异构涉及多个变量: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学生因素,因此研究的目的是多向的。 3. 同课异构的评价依据 (1)以教学理论作为评价依据。 (2)以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依据。 4. 同课异构研究的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研究 教学指导思想定位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一致。 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教学重点、难点的表述是否准确、清晰。 授课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如何。 知识引入方式是否利于学生理解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 教学媒体选择、课件设计是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 例题选择、习题配置是否有质量。 教学评价方式和手段是否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中是否深入挖掘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中是否突出学科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是否合乎儿童的认知心理规律。 教学设计是否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2)对教学操作的研究 教师对知识的阐释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准确性。 教师提问形式、内容、数量、难度是否利于学生的思维。 教师对学生的反应是否给予恰当的反馈与评价。 教师是否营造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教师是否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搭建了有效的脚手架。 教师是否调动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