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张旭 古邵明德小学 2015.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 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 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 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 学生的学习需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 会责任。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创造未来。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共有三个单元,9课? 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1我们的约定;2做守规则的小学生;3我做小小普法员。? 第二单元:健康地生活:1走进健康;2远离“诱惑”;3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1从马车到飞机;2天南地北任我游;3我做交通设计师。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 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 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 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 能。四年级下期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 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 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 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 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 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 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 注意交通安全, 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这样的编 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 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 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方法的培养,面向 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精心备课”、“慧心上课”、“耐心指导”、“细心评价”、“爱心扶弱”,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学习模式,关注常态课的教学质量,认真研究常态课。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评价 既要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别 人,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让发展性评价走进本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评价项目多种、评价尺度多样; 既重视过程评价,又重视全程评价,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切实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儿童终身可持续性发展,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多元化评价、多尺度评价、多角度评价、过程评价,内化道德品质、全程评价,谋求儿童终身发展,评价是本学科的重点,把上述几方面结合起来再加上期末的测查,就形成了学生的评价。 另外在教学中辅以以下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具准备 1.问题研究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