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儒家思想现代困境和其出路探寻.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儒家思想现代困境和其出路探寻摘要:儒家思想的现代命运问题实质为儒家传统所确立的价值原则及其生活伦理能否适应现代生活的合法性危机,所以儒学的现代命运不在于形而上学思辨体系的创建,也不仅仅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它作为生活方式建构者的生命力是否能够继续发挥安身立命的作用。面对以科学、民主、法治为主导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原则,儒家思想当有明确和自觉的角色定位,那便是公德、私德的明确划分、法治契约理念的重建,从根本上讲是以注重论证、合乎逻辑、为学问而学问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引进。关键词:儒学;现代性;理性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 03-0116-04崔大华先生新作《儒学的现代命运一一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是中外学界就儒学的现代命运问题继美国著名史学家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之后的又一力作。与前者不同,《儒学的现代命运》是汉语思想界本土学人对自己母体文化的重新审视。在视角上,崔著有别于五四”有激进倾向的一代学人对传统决绝的批判和港台新儒家的沿着心性一路的形而上思辨,凸显了儒家思想的渊源与特质,尤其是回向了儒家生命的原点:对生活世界的回归。在构架上,本书形成了完整而周延的系统,以对儒家观念、理路的历史形成为基点,以儒家思想所构建的公私生活世界为显现。同时深度考察了儒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建构,儒学理论在20世纪有了新的定位和进展,而且深刻参与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并且对于现时代的意义失落问题、生态危机、全球伦理、女性主义困境等等都有着切实而珍贵的资源提供与思想启示。要而言之,崔先生《儒学的现代命运》一书对于儒学的特质及其内在理路之形成有着更为系统和清晰的展现;不仅对儒学的现代命运有了新的揭示,而且以明确的本土事实回答了解体后的制度化儒家并没有被“博物馆化”和仅仅作为一种历史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存在,它深度参与到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而且其丰富的理论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后现代种种问题有着积极的回应;另外,对于儒学思想自身的现代演进与定位有着明确的自觉和宏观性的把握。就此三个层面来讲,《儒学的现代命运》一书是对儒学传统现代转型种种路径的总结,是对儒学现代命运问题研究的前沿之作。《儒学的现代命运》一书较为引人关注、有别于港台新儒家、也是崔先生所看重的一点是儒家思想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理论和学说而存在,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的独特价值在于对生活世界的建构和深度影响。所以即便是制度化的儒家解体了,传统儒家所挂靠的政经制度消失了,儒家思想所建构的注重伦理和德性修养的生活方式依然深度影响着中国人和人类文明进程。那么,本文的问题是: 儒家思想以何种方式和角色参与到构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由“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 一反而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和秩序的维护者?现代生活其实质与儒家思想所建构的生活方式内在冲突何在?儒家思想又当以何种自觉与定位参与到现代社会生活中来?一、生命原点:儒家思想向生活世界的回归1?儒学的歧路:“博物馆化”与‘学院化”被同仁誉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的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列文森教授在其饱受争议并被广泛引用和讨论的杰作《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直言不讳地说:虽然共产党的中国仍然保留了孔子和传统价值,但它们只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①这是一个惊人、发人深省而又饱受争议的论断,国内学者认为其过激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对传统有继续抨击者有之,维护传统并发扬者有之,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到底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是否相容?尤其是作为制度化的儒家解体后,儒家思想还有没有参与建构现代生活的能力?对于儒家的制度化和制度的儒家化,就历史上而言,无论就其礼教确立、皇权建制还是教育科举、家族制度,无一不显现着以儒家思想为根本主导的建构基质。但是自晚清以来,无论就社会习俗、新政内容还是知识群体、价值认同,随着儒家制度化的解体,制度化的儒家也逐渐成了备受批判甚或凌辱的对象。②毋庸置疑,港台新儒家以其特有的历史境遇与对传统同情而又惺惺相惜的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三代学人的传承对儒家心性之学的重建,基于儒学立场对科学、民主这一普适性价值的历史性回应,以及对于儒学现代转型种种路径的探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当儒家思想由人伦日用的“公私生活建构”到“学院化” 的形而上思辨,不得不引人深思:心性学问的形而上学重建难道就是儒学的现代命运?从某种层面上说,儒家思想的 ‘学院化”与博物馆化”都是儒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只不过一个用来作为历史角落的思古品吊,一个作为学院一隅的奢侈把玩。2?儒学生命原点的回归相比较于儒学的“博物馆化”和“学院化”,崔大华先生的视角是独特的,或者说他回向了儒家生命的原点:儒家思想所建构的生活方式。抛开了具体历史制度的束缚、抛开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