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毒品的种类及成瘾机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毒品的种类及成瘾机制 生47 陈若煦 2014012479胡爽 20140124802014/12/28引言:目前,全世界毒灾泛滥,毒情触目惊心。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人,直接因吸毒致死的人数仅次于患心脏病和癌症死亡的人数。本文旨在讨论毒品基本种类特征和成瘾机制。关键词: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安非他命(冰毒),LSD,大麻,奖赏机制。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安非他命、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类:按照对人体的作用来分,毒品可以分为四类。一,中枢神经兴奋型,如可卡因,安非他命。二,中枢神经镇静型,如鸦片,吗啡,海洛因,安眠酮,安定类,巴比妥类。三,致幻型,如LSD,麦司卡林。四,综合作用型,如大麻。联合国禁毒公约就是按照这种方法分类的。奖赏机制:作出某一决策后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进人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奖赏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奖赏系统”,主要涉及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核(NAc)、弓状核、杏仁核、蓝斑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等脑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LDS)是其关键,中脑腹侧被盖区及其投射区的伏核是主要的神经解剖结构;此外还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以及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等。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系统回路是中枢“奖赏系统”的关键部分,起源于中脑腹侧被盖区,通过前脑侧束投射到边缘系统和皮层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终止与伏核。实验证明,病毒的成瘾机制与大脑奖赏机制密切相关。一、中枢神经兴奋型可卡因十六世纪,西班牙探险家曾注意到南美土人通过咀嚼古柯树叶来提神。1855年,德国化学家G.Friedrich从古柯树叶中提取出麻药成分Erythroxylon;1859年,A.Newman精制出更高纯度的物质,命名为Cocaine,即可卡因;1880年W.S.Halsted将可卡因制为局部麻醉剂;1884年S.Freud首先推荐用可卡因作局部麻醉剂、性欲刺激剂、抗抑郁剂,并在其后很长时间里用于治疗幻想症。后来人们将可卡因用于治疗哮喘类疾病引起的鼻窦不适,用作局部麻醉剂或血管收缩剂;可作强烈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因此被作为毒品而滥用。可卡因又称古柯碱,化学名称苯甲酰甲基芽子碱(8-甲基-3-(苯甲酰氧基)-8-氮杂双环[3,2,1]辛烷-2-甲酸甲酯),多呈白色结晶粉末状。不纯的可卡因中还含有芽子碱(爱康宁)、苯甲酰芽子碱、肉桂酰可卡因、N-甲醛可卡因、6-羟基可卡因、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可卡因等。可卡因的主要代谢产物为苯甲酰芽子碱、芽子碱、芽子碱甲酯等。可卡因苯甲酰芽子碱芽子碱芽子碱甲酯作用机制1.经典可卡因成瘾机制: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抑制多巴胺的重摄取,导致大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持续兴奋,使使用者产生快感并成瘾。需要。长期可卡因处理后,大脑中G蛋白信号传递激活因子蛋白水平持续上升,由此可引起多巴胺D2 i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下降,同时加强D2 s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使细胞活性和腺苷酸环化酶、cAMP、PKA和下游的效应器如CREB、Fos相关蛋白的水平显著地升高。可卡因影响基因表达最重要的是Fos与Jun家族编码的及早基因(IEG),其中Fos家族包括C-Fos、FosB、Fra-1、Fra-2;Jun家族包括C-Jun、JunB和JunD。Fos与Jun家族形成二聚体活化蛋白(AP-1)。AP-1进一步与靶基因调控区中相应的GRE位点结合。因此推测,可卡因是通过调控Fos家族的转录而参与了成瘾机制的形成。多巴胺多巴胺转运体是位于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前膜的一种膜蛋白,其主要功能是重摄取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限制多巴胺与其受体的作用时间、程度、范围,在多巴胺神经元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可卡因作用多巴胺转运体基因敲除的小鼠并未引发其伏核中多巴胺水平的上升,可得出,多巴胺转运体在可卡因的奖赏机制中发挥着重要。正常生理状态下,首先多巴胺和与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上相应的位点结合(多巴胺转运体含12个疏水跨膜区域(TMD),结合位点可能为TMD1~3),接着结合到自己的位点上,最后多巴胺转运体将多巴胺从突触间隙转运到细胞内储存。可卡因在多巴胺转运体上的结合位点与相同,是其竞争性抑制剂;多巴胺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可卡因存在时,通过和竞争同一结合位点而间接地抑制多巴胺的转运。同时,可卡因可以增强在电刺激作用下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多巴胺释放量。多巴胺储存在多个存储池中,其中约80%不可立即释放;而经可卡因处理后,这些多巴胺可在突触前末梢受到刺激后很快地释放出来;表明可卡因可能参与重塑突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