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惨遭破坏保护罗布泊迫在眉睫.DOC

历史遗迹惨遭破坏保护罗布泊迫在眉睫.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遗迹惨遭破坏保护罗布泊迫在眉睫.DOC

历史遗迹惨遭破坏 保护罗布泊迫在眉睫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伟 1972年,美国人从地球资源卫星在太空拍回的照片判读后,还能得出这样结论,位于新疆塔克拉玛甘沙漠腹地的罗布泊曾经是仅排在青海湖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而仅仅三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当年那颗卫星能再次光临此地上空,它将注定迷路。这个曾经排名“第二”的咸水湖,由于塔里木河上游建造了许多的水库造成断流,再也没有一滴的水流入孔雀河。如今已完全与它周围的沙漠彻底溶为一体。 不仅如此,更令人感到忧虑的是,随着近年来国内不断兴起“旅游热”、“探险热”,都以经济利益为首的旅行社组织各种鱼目混杂的“旅游团”、“探险队”潮水般涌入,再加上屡屡得手的盗墓者的肆意破坏,使原本这里就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保护罗布泊、保护楼兰古城遗址已迫在眉睫! 春节期间,记者以探险者的身份跟随华藏山社进入了罗布泊。在未进入罗布泊之前,在记者脑海里,一直以为大漠深处如同藏北无人区相似,应该是一片人迹罕至之处,哪料想,到了罗布泊,眼前的景象直让记者大跌眼镜,各路“探险”大军已从沙漠四周不同路径开进到此地,罗布泊一改几千年之宁静,热闹非凡。记者统计,仅在正月初三这天,就有三支探险队近四十人在罗布泊“相遇”,胜利“会师”。其中一只队伍还有日本游客。 记者事后还了解到,大批游客和探险队不断进入罗布泊这样情况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近年呈漫延趋势。目前已无“冷”、“ 淡”季之分,任何时期、任何时间,随时随地都有游客和所谓“探险者”进入。 由于大批游客和探险者的进入,罗布泊的自然景观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曾经遍地枯死的胡杨树被一批批游客探险者用来烧火做饭和取暖,在冬季干枯的红柳树和梭梭也是烧火的好柴禾。据新疆“知名人士”,在“圈里”有着“沙漠通”之称老向导赵子允向记者介绍,八十年代孔雀河里还有齐腰粗枯死的千年胡杨树,现在几乎绝迹。赵子允痛心地说,胡杨生1000年不死,死1000年不倒,倒1000年不腐。而现在,还仅残留少许胡杨林的木乃伊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痛苦与忧伤,这里已是一片没有生命的土地! 在世界上都属绝无仅有的雅丹地貌,由于本身就长期受风沙浸蚀毁坏严重,如今,大量游客和探险者不断的踩踏,更加速表层的沙化,给这处宝贵的原始风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更令人痛心和气愤的是,自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遗址并将公布于世后,百余年来盗墓者就频频光顾这里,大量珍贵文物被不法之徙新盗走并流失于全球。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严厉打击下,盗墓者有所收敛,而近几年,随着大批人群的不断涌入,盗墓者又开始蠢蠢欲动,盗墓之风越演越烈,已到了明火执仗程度。就在记者进入罗布泊第一天,就与盗墓贼相遇,并亲眼目睹了光天化日之下被盗的古墓,看到被破坏的古墓,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由于游客和探险者的随意进入,在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使罗布泊遭受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打下了伏笔。在记者进入罗布泊的6天中,沿途随处可见散落的罐头盒和矿泉水瓶,其中部分还半掩埋在沙土中,据向导介绍,这些都是进入罗布泊的现代人带来的垃圾。虽然部分垃圾被及时掩埋沙土下,但只要让风一吹,还是轻易露出沙层。就算是派专人不停地跟在各支队伍后面就地掩埋,也打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新疆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保卫罗布泊刻不容缓,在几年前就由新疆巴州文管局做出相应规定,采用进入楼兰收取高额文物管理费的方法“阻挡”、“限制”进入人数。“办法”虽然是制定了,但由于塔克拉马甘地域辽阔,四通八达,沙漠就是路,并未能真正起到阻挡和限制作用,相反,过高的“进入费”恰恰又吊起进入者的欲望并让这些人能逃避缴费进入罗布泊产生莫大的诱惑。这样一来,相关职能部门和所谓“办法”就形同虚设,后果就是这种恶性循环愈加严重,这不仅是给罗布泊日后的自然环境带来贻害,更是要彻底摧残、毁坏楼兰古墓、雅丹地貌,倘若那一天真的来临,不吝是一场灾难,难道我们真的凡事都要等到“最后时刻”,总有一天人们将生活在自己所制造的环境灾难中,才能蓦然觉醒吗? 日益恶化的罗布泊自然环境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警觉,这次随同记者一同进入罗布泊的华藏山社负责人、爱国华侨杨本华先生对此现象深感痛心,他表示,将在适当时间组织一支队伍专门到罗布泊,清理人们所遗留下来的垃圾,并倡导凡是进入原始自然环境的人员都应自觉地将垃圾带出来。杨本华先生介绍,在美国,进入国家公园都将登记(免费)并领取黄色垃圾袋,一方面让管理者知道里面人员的情况,一方面将所有垃圾背出来。看来,除了收费,还有很多办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发稿时记者与新疆有关方面联系时得到最新消息,今天(2月18日)新疆自治区文物局、公安局和新华社的记者将由赵子允带路进入罗布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