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专业整理
PAGE
学习资料 整理分享
商品砼施工方案
一、概况
本工程由单层地下室、住宅7、8、9、10#楼地上部分组成。其中地下室主楼为框剪结构,层高4.55米,地下室车库为框架结构,层高3.95米;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层高均3米。建筑层数为地上33层,建筑高度为99.15m。地下为一层,地上33层,建筑高度为99.15m,电梯机房高度为104.7m;建筑总面积约为:75000㎡。本工程相对±0.000的绝对标高为546.350m。
二、泵送砼的材料要求
1.水泥
采用峨眉水泥厂生产的水泥P·O42.5级。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规定的标准。
2.粗骨料
石子采用粗骨料的粒径取为5~31.5mm。粗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
3.细骨料
采用河中砂,应符合下列要求:
eq \o\ac(○,1).细度模数为2.5~3.2。
eq \o\ac(○,2).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少于15%。
eq \o\ac(○,3).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4.自来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5.掺合料
eq \o\ac(○,1).采用Ⅱ级粉煤灰。粉煤灰的秤量误差不得超过±2%。
eq \o\ac(○,2).每批进场粉煤灰应有供灰单位的出厂合格证,其内容应包括:厂名、合格证编号、粉煤灰等级、批号及出厂日期、粉煤灰数量及质量检验结果等。
粉煤灰的取样,应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者按一批计。
eq \o\ac(○,3).粉煤灰的品质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
6.外加剂
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有关规定。
所有原材料在进场时均应具备合格证,并根据《建筑工程常用材料检验制取试样规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三、泵送砼的配合比和拌制要求
1.根据现场原有材料、砼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砼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设计配合比由商品砼实验室试配得出。
2.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有关规定。
3.当天砼施工时,砂、石子的含水率各测设两次,由专人负责测设,并在施工日志和砼施工记录上作好记录。使用的天平编号为299,并具备有效的合格证。施工配合比依据下述公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砂子的含水率记为ρ砂
石子的含水率记为ρ石
设计配合比中砂的重量记为S(kg/m3)
石子的重量记为G(kg/m3)
水的重量记为W(kg/m3)
施工配合比中砂的重量记为S1(kg/m3)
石子的重量记为G1(kg/m3)
水的重量记为W1(kg/m3)
则 S1=S×(1+ρ砂)
G1=G×(1+ρ石)
W1=W-S×ρ砂-G×ρ石
4.砂、石子由电子称计量,水由秒表自动计量。外加剂在施工前称量好并装入塑料袋内,盘盘专人称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定时抽检外加剂、砂子、石子、水、水泥、粉煤灰等的重量。
5.砼入泵时的坍落度,每工作班测设两次,由专人负责,并在砼施工记录上作好记录。砼坍落度允许误差为±30mm。
6.投料顺序
石子→砂子→水泥→水
粉煤灰、外加剂与水泥同步加入。
7.砼搅拌时间为150S,自原材料全部投入搅拌机筒时算起。搅拌应充分,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
8.每种配合比的砼全部拌制完成后,搅拌装置应清洗干净,并排尽积水。
四、砼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1.砼泵的选择
eq \o\ac(○,1).确定砼输送管的水平长度
直管: 186m。
垂直管: 3×100=300m。
弯管(角度为900且R=1.0m):3×9=27m。
软管: 1×20=20m。
②.砼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
采用两台泵,型号为BSA140。
出口压力Pmax =32Mpa
输送管半径γ0=50mm=0.05m
暂定砼坍落度s1=160mm=0.16m
砼泵分配阀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砼时间之比t2/t1=0.3
砼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v2=65×4/(3600×3.14×0.12)
=2.30m/s
粘着系数K1=(3.00-0.01S1)×100
=(3.00-0.01×0.16)×100
=299.84Pa
速度系数K2=(4.00-0.01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