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性心肌炎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科 急重症中心 王国干 心肌炎 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感染性: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 非感染性: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程<3 个月。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程>3 个月。 心肌炎病毒演变 流行病学 年龄:可发生各个年龄段,但以儿童和40 岁以下的成年人居多。性别:男性多发。 在新生儿、儿童突发死亡病例中,20 %为VMC 所致。 在新生儿、儿童中的发病率 360/10万,病死率达 8%。 时间分布:发病率一般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柯萨奇病毒的流行多见于夏季和初秋)。 地区分布:一般为散发,少数地区有小范围的暴发流行。 发病机制 病毒进入咽部大量繁殖: →进入血中引起病毒血症 →进入心脏毛细血管,侵入心肌纤维繁殖 →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断裂、溶解、细胞坏死。 病毒尤易侵犯心内膜以及心肌传导纤维。 两侧心室心内膜下部位对损伤极为敏感。 急性心肌炎常出现于全身感染后数周, 宿主的年龄,性别,营养情况,劳累,免疫功能和基因型等影响病毒易感性和病程发展。 Endomyocardial biopsy specimens 临床表现 可无明显症状,或轻微的全身症状和心脏症状, 也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病毒感染史: 1—3 周前有发热、流涕、腹泻等前驱症状。 可能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很轻微而被忽略,或仅轻度疲乏感。 某些病人在其他病毒感染(如肝炎、腮腺炎等)之后发病。 症状: 全身不适,肌肉疼痛,关节疼痛。 心脏:头晕、晕厥、气促、乏力、心悸、心前区不适、疼痛、胸闷, 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或休克、昏厥、紫绀等。 婴幼儿表现为高热、紫绀、心脏增大、心衰等。 临床分型 暴发型:起病急骤,病势凶猛,预后不良。早期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呈成对、多形,反复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部分出现循环衰竭:如低血压、休克,或严重心衰。 心律失常型: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以早搏多见。治愈后一部分病人仍可遗留心律失常达数个月甚至数年之久。 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 猝死型:中青年突发的心脏骤停死亡,应考虑VMC可能性。 无症状型: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检测,存在心肌损伤;这类病人部分因治疗不及时,病情迁延,形成慢性心肌炎、甚至扩心病。 Electrocardiograms MRI 造影增强MRI在88%心肌炎患者发现异常。 心肌:水肿、充血、纤维化 灶性钆增强、对应UCG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阳性预测值71%,阴性预测值100% 临床治疗--一般 治疗 减轻心脏负荷: 休息: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也是VMC 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过度活动增加病毒在心肌中繁殖,还可加重心肌坏死和炎症的程度。 注意饮食:进食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 和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 加强对住院病人护理。 临床治疗--免疫调节剂 丙种球蛋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中和抗体和病毒抗原,抑制病毒的复制。调节免疫反应,抑制抗体的生成,减轻心肌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 大剂量通过抗病毒抗体和抗炎症作用减轻心脏损害。 抑制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抑制心肌坏死。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 有临床研究静脉丙种球蛋白未表现出明显获益。 细胞因子:有研究报告VMC 早期应用细胞因子可降低感染动物病死率,减轻心肌损害,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临床治疗--其他药物 辅酶Q10和大剂量VitC :改善心肌缺氧,清除氧自由基,营养心肌为主。 辅酶Q10对生物膜具有保护和稳定作用。 大剂量VitC可保护心肌细胞,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低心肌细胞的水肿,改善微循环,有利于心肌的修复, 两者有协同作用。 阿托伐他汀心肌保护 4周雄性Balb/C小鼠143只,随机分4组: 正常对照组 (A组,n=18) 病毒性心肌炎组 (B组,n=60) 阿托伐他汀对照组(C组,n=15)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D组,n=50) 药物治疗: 第三天给药 10mg/kg/d,2周。 灌胃给药 30天累计生存率病毒性心肌炎组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小鼠分别为:59.2%、87%,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存活率高于病毒组(P=0.008)。 阿托伐他汀心肌保护—病理 阿托伐他汀心肌保护—cTnI 阿托伐他汀心肌保护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增加VMC小鼠的生存率。减少心肌细胞损害,减轻病理改变,提高心脏射血功能,促进病情缓解。 机制:可能通过下调Fas转录及分子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证实阿托伐他汀对VMC小鼠有明显心肌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