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道德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PAGE 1 - 人本主義的道德教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所提倡的道德教育,採兩種取向實施,一為間接取向的道德教學,另一為直接取向的道德教學。 1.間接取向的道德教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採價值澄清法(美國心理學家瑞斯等人所提倡)教導學生道德觀念,其目的是在不靠價值灌輸而通過問題回答及討論方式,鼓勵學生檢討分析自己的行為與信念之間的關係,從而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是指個人在選擇評判人、事、物的適當性、重要性、社會意義性時所依據的價值標準。個人有了價值標準,然後才會做出價值判斷。個人的價值觀,除道德方面之外,也包括經濟、宗教、審美等其他方面。在實施道德教育時,使用價值澄清法的目的,就是輔導學生在選擇過程中,經由對事理的重要性與社會意義性的了解,從而形成或改正自己合於道德觀。 教師可採取讓學生自由選擇課外活動的方式,協助學生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其方法如下: 把你平常最喜歡的課外活動項目列出10到15種。 從你列出的活動項目中,選出最近參加者,並在後面畫個三角記號。 從你列出的活動項目中,選出你最喜歡的項目,並在後面畫個星號。 選出其中需要用心設計的活動項目,並在後面畫個圓圈記號。 選出其中個人曾經參與團體活動的項目,並在後面畫個“+”記號。 然後再選出你認為只有你獨自一人喜歡而別人未必喜歡的活動項目,並在後面畫個“++”記號。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列出的活動項目和選擇的情形,帶領學生一起討論,將可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般學生們喜歡那些活動項目。 一般學生平常有時間參加的是那些活動項目。 一般學生最喜歡的是些什麼活動。 一般學生對其選擇所表現的一致性與變異性。 學生們從選擇活動的過程與事後討論中,可以了解自己對某些活動的價值觀,亦即對自己之所以選擇某些活動所根據的原則與標準,得以澄清。 間接取向的道德教學,是傳統教育上實施德育的主要教學方式。間接方式的教學其缺點是,只能教學生對道德認知,而未必能教導學生在行為上對道德付諸實踐。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們有鑒於此,建議除間接取向之外,也主張採直接取向教導學生實踐道德。 2.直接取向的道德教學: 直接取向的道德教學,在理論上是想在學生對道德的認知層面之外,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感情、意志和動機,希望學生在理解到怎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之外,進而願意且努力在實際生活行為中表現。直接取向的道德教學方式,經由民主方式,師生共同參與,明確訂定大家遵守的行為規範,且明確規定那些行為是對的,那些行為是錯的,使大家在生活上有所遵循。此外,對犯規者之處理方式,也須訂定在生活公約中。 教師在日常教學時,可參照以下建議: 教師必須先以身作則,率先遵守大家所訂定的行為規範;不僅對自己的行為說到做到,而且在糾正學生行為時,更須做到絕對公正,才能建立教師的楷模形象,以便學生們模仿認同。 創造班級內親和的團體氣氛,不僅使班上每個學生彼此認識,而且使所有學生彼此關心。使每個學生先有隸屬感,而後才會發揮團體的內聚力和團隊精神。 不宜過份重視智育成績,但須強調每人應憑其天賦,發揮各自的專長,以期將來貢獻社會。 採民主方式處理學生的違規行為,讓違規學生有充分的機會為自己的過失辯解。當違規的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願意改過之後,讓他按公訂之規範自我懲罰。 任何有關班級的活動,讓全體學生參加公開討論,做出的決議,每個人都必須身體力行。 鼓勵以團體合作方式學習知識與技能。 選擇具有爭議性的社會問題(如墮胎應否合法化),提出討論,使學生有機會學習思維並認識道德問題的複雜性。 舉例說明當代或歷史人物,使他們認識道德風範者的偉大貢獻、事蹟。 直接取向的道德教學重視教學之後的行為表現,應讓學生有實踐道德的機會;可從一些公益性的服務活動開始,親自體會從事公益事務的意義。包括: (1)訪問醫院,為病人做一些事。 (2)訪問養老院或育幼院,給缺少依靠的老人或幼兒多一點關懷。 (3)在教師指導下擔任放學過街路隊的導護助理,維護低年級同學們的安全。 (4)學校運動會或慶典時,參加學生組織的服務隊隊員,維持秩序。 (5)參加學校或社會團體為賑災募款或救助貧民所舉辦之音樂會或戲劇公演活動。 (6)擔任低年級學生的義務小老師。 (7)參與學校或社區舉辦之義務勞動。 【資料來源】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