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消化系统疾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of theDigestiveSystem 吴爱萍副教授 ; 病毒性肝炎 ;胆汁分泌功能 Bile secretion 合成血浆蛋白 Synthesis of plasma proteins 合成凝血因子 Synthesis of coagulation factors 营养代谢 Nutrient metabolism 药物代谢 Drug metabolism 解毒功能 Detoxication;肝小叶  ;;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肝脏的结构和功能;1、马英九(1950~),台湾地区领导人 2、罗文(1945~2002),香港乐坛天皇巨星 3、薛岳(1896~1998),病逝于台湾,103岁 4、路遥(1949~1992),乙肝肝硬化肝癌 5、叶赫那拉氏慈禧:黄疸肝炎 6、付彪:两次肝脏移植,未能挽救生命 7、贾平凹:已早期肝硬化 8、曾国蕃:家族 乙肝 9、张之洞:死于肝疾 ;10;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变质性炎)的传染病。;不详;甲、戊型: 经口传染(饮水食物被污???) 可暴发流行 乙、丙、丁、庚型: 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分泌物中, 经血道、性接触及其它密切接触传染, 呈散发趋向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①免疫功能正常,感染病毒的数量较少,毒力较弱 ——急性(普通型)肝炎 ②免疫功能过强,感染病毒的数量多,毒力强 ——重型肝炎。 ③有病毒感染,但免疫功能不足——慢性肝炎。 ④免疫功能耐受或缺陷,病毒与宿主共生 ——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2、 甲肝与丁肝在肝内繁殖直接损害肝细胞。 3、乙肝、丙肝、丁肝感染与肝癌发生有关。;二、基本病理变化;1、 肝细胞变性 (1)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2)嗜酸性变 ;;多累及单个或几个散在分布于小叶内的肝细胞,其胞浆内水分脱失,体积缩小,胞浆红染。核染色也较深。;肝细胞变性; 点状坏死 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大片坏死 凋亡(嗜酸性坏死);肝细胞坏死灶较小,仅累及一个至几个肝细胞,肝细胞溶解,炎细胞浸润。;;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 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后期成为纤维间隔而分隔小叶。;肝组织的坏死呈弥漫性,自小叶中央开始,向四周扩延,肝索解离,肝细胞溶解,仅小叶周边可残留少数肝细胞。;嗜酸性变的肝细胞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红染,核浓缩或消失。如形成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则为嗜酸性小体。; 点状坏死 细胞水肿 溶解性坏死 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大片坏死 嗜酸性变 凋亡(嗜酸性坏死) ;肝炎时在汇管区或小叶内坏死区常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见少量的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4、再生 (1)肝细胞再生 ●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胞质略嗜 碱性,核大深染,可见双核。 ●再生的肝细胞沿原有的网状支架排 列,或团块状排列(结节状再生); 沿未破坏的网状支架进行,可恢复原有结构 ----完全再生。;网状支架塌陷,肝细胞再生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结节状再生。; ①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②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③小胆管增生。; 5、纤维化 纤维化多为不可逆,对肝脏血流和肝细胞灌注有明显的影响,最终形成肝硬化。;总结:基本病理变化;三、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变特点 (自学内容);毛玻璃样肝细胞 ;;四、临床病理类型 无黄疸型 急性 病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