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本神内容资料.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枢本神内容资料.ppt

灵枢·本神; 题解 本篇具体指出七情内伤的病机和病 证,并推论了五脏虚实也可影响情志的变 化,医生在临床诊断治疗时,必须以神为 本,即观察病人的形态,以判断精神魂魄 的存亡,故名曰本神。; 一、神的含义 : (1)万物变化机制、规律(神明); (2)人的生命力、机制(神机); (3)人的精神意识、感情、思维活动(神志) (4)血脉营气精神(物质) 在《内经》中,(2)和(3)常混用,二者也有密切联系。 (3)(4)以(2)为基础,又对(2)有重要影响。 本篇论(3)(4)为主。; ; 三、精与神的概念 精,产生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即德与气。 神,天德与地气相交就产生生命。 四、魂与魄的概念 1、魂: 与生命一起产生的意识活动,如人的感性、识性、记性、悟性。是随神生灭往来的精神活动的概括。 2、魄: 藏舍于形精躯体之中的、与形体一起产生、消灭的器官组织本有机能的概括。(古称“形之灵”)如痛觉、视觉、听觉、吸吮、关节反射等。 3、魂魄概念阴阳相对待。魂属阳、主动,魄属阴、主静,神清醒则魂魄合而为一,神抑制则魂魄分而为二。;五、思维活动过程 1、心的概念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接受事物进行分析、评 价并做出反应等精神活动的器官。 2、思维活动过程 意—把记忆的印象保存起来。 志—意念经过反复积累形成的感性认识。 思—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取 舍,得到新的认识。 虑—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反复推敲,深思熟虑 志—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处理问题的办法。 ; 本篇所说的思维过程是由表入里,由感性 到理性,由浅入深的逐渐认识过程。 六、养生的基本原则 1、内外调养: 外以顺四时、适寒暑 内以和喜怒、安居处、控饮食 2、阴阳和谐: ; 第二段 论情志失调致病 一、情志失调扰动气机,导致气机紊乱,主要发生情绪失常及轻微的躯体症状。 二、情志失调伤及五脏精气,是病变的进一步深入,不仅有严重的精神症状,而且出现逐步加重的躯体症状,预后不良。(见表);;;; 第三段 论五神脏 一、五神脏概念 1、五脏藏精舍神,“肝藏血,血舍魂” “脾藏营,营舍意” “心藏脉,脉舍神” “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故名五神脏。 2、五脏既主躯体生理活动,又主精神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核心、中枢。这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有关,是生命活动中的五个生理功能模型。;二、五神脏病证 1、肝病 肝气虚则血不足,魂无所居失所养—恐 肝气实则气机郁闭 ,疏泄失司—怒 2、脾病 脾气虚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濡养四肢、 调和五脏— 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气实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留 中—腹胀、二便不利 3、心病 心气虚则血少心神失养—悲 心气实则心火郁闭,扰动心神—笑不休 4、肺病 肺气虚则气不足——鼻息利、少气 肺气实则肺气郁闭,肺失宣肃—喘喝胸盈 仰息 ;5、肾病 肾气虚则肾阳不足四肢失温—四肢厥逆 肾气实则水湿不运,扰动内脏—水肿 归纳 1、五脏藏神:五脏所藏之精是五脏神的物资基础。精气的耗伤可导致五脏神气的变化。 2、五脏病证有虚实,既表现在躯体生理病症,又有精神病症。其中精神病症以心肝为主,只是举例,其它各脏也有精神病症,但确实以心肝为多。 3、解释五脏虚实病症,虚者精气不足,实者邪壅脏气。均可从五脏所主功能失调分析,其中只有脾肾病症有“五脏不安”,为中医重视脾肾奠定了理论基础。 ; 4、本篇五脏虚实病证突出精神病症,是中医论神志病证的理论基础。所以,中医治精神神经病证从调理五脏入手。常用的方法是,疏肝、清心、降肺、化痰豁痰(肺)、攻下通便(脾胃)、活血通络化瘀破血(肝)等,以泻实;益气(脾肺)养血(肝)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