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期
(总第81期)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科学技术处主办
科学技术处主办
广 东 省 科 学 院二〇〇九年四月八日
广 东 省 科 学 院
本期目录
⑴省微生物所承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AM真菌
对污染的响应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⑵ 科技交流短信三则:
——水稻土有机氯还原脱氯过程的微生物-化学耦合
机制取得较好进展
——广东省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施肥技术研究获中国
土壤学会二等奖
——华北岩石圈减薄-增生过程:新生代火山岩及
幔源包体的约束研究取得较好进展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承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
AM真菌对污染的响应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承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AM真菌对污染的响应机制研究”为国家“973”计划前期基础研究项目。该项目以广东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区-粤北大宝山矿污染区和汕头贵屿电子垃圾污染区为研究对象。在郭俊研究员为主的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发表研究论文1篇。
1
通过前期调查 掌握了污染状态与分布规律
对广东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区(粤北大宝山矿污染区和汕头贵屿电子垃圾污染区)土壤中的AM真菌的分布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区域,土壤pH低,最低可达2.66(04-19号样)。采自尾矿区及受矿水污染的河床或农田的27份土样均存在重金属污染,各样品的Cu、Zn、Pb和Cd含量分别为国家标准(二级)的3.96~37.90倍、1.36~9.99倍、1.23~22.86倍和1.80~27.90倍。而非污染区采集的样品中,除部分样品的Cu、Cd含量略高于国家二级标准外,其他重金属含量正常。污染区域植被稀疏、种类少,但多数植物具有较高的AMF侵染率。约80%的样品有AMF侵染,而采自污染区的大于80%的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AMF侵染,一些样品内观察到明显的泡囊结构。对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及菌丝进行测定,部分样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各种形态的孢子,相对应AM植物的土壤样品中均能检测到真菌菌丝。通过比较部分污染区及非污染区土样中AMF孢子分布,显示非污染区AMF孢子密度和丰富度高于污染区样品。
以PCR-DGGE技术(18S rDNA序列引物NS31/G101之间的序列为目标区域)分析了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中AMF及对应植物根系中定殖AMF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植物根系具有不同的AMF种群分布,土壤样品中AMF的种群丰富度高于对应的植物根系样品。样品中AMF分类学上主要属于Glomus Entrophospora 或Geosiphon属。
初步分析试验 摸清了AM真菌与重金属影响机理
研究了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对AM真菌吸收镉和钙的影响:试验以白三叶草为试验植物,设低镉低钙、低镉高钙、高镉低钙和高镉高钙四个处理,白三叶草植株在温箱培养约4个月后,采收测定生物量,曲利苯蓝染色测侵染强度,BCIP/NBT磷酸酶底物染色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样品镉和钙浓度。结果发现:高水平的镉和钙对白三叶草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施用营养液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植物没有明显促生效应。在+M处理中,低镉条件下,高钙处理的AM真菌侵染强度比低钙处理的高33%;低钙条件下,高镉处理的AM真菌侵染强度比低镉处理的高39%。在-M条件下,高钙水平处理的植株镉吸收量显著低于低钙水平处理的植株,低镉处理样品的钙吸收量普遍比高镉处理样品的钙吸收量高约30%~60%。另外,高水平的钙也抑制了镉向地上部分的运输,高钙水平处理的镉浓度根冠比是相应低钙水平处理的2~3倍。在低钙条件下,+M处理对植株镉吸收量的影响不显著;在高钙条件下,+M处理对低镉水平时的植株镉吸收量影响不显著,但是显著增加高镉水平时的植株镉吸收量。试验表明,钙和镉在植物根系的吸收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竞争;AM真菌能够影响根系对镉的吸收。
2
※※※ 科 技 交 流 短 信 ※※※
——省生态环境与土壤所承担的“水稻土有机氯还原脱氯过程的微生物-化学耦合机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二年来,分别从江西、广东等红壤地区采集水稻土样品,从不同样品来源分别分离纯化到具有铁还原活性的菌株约有16株,选取其中铁还原效果最好的、从广东肇庆某地下古森林土壤中筛选出来的一株进行进一步研究。同时还开展了铁氧化物制备与表征、铁还原菌菌株特性及还原脱氯特性研究,项目组在《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在2007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进行大会报告,还获得国家专利局受理发明专利1件,取得较好的研究进展。
———省生态环境与土壤所完成的“广东省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施肥技术研究”获中国土壤学会二等奖。将平衡氮钾、磷素活化和施硅调控重金属的新颖研究思路进行集成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