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中元古代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DOC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中元古代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中元古代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中元古代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刘 伟1),李钢柱1),白宇明1,2),张思源1,2),李成元1),赵广明1)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二支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0;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0) 摘 要: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索伦山地区首次发现了中元古代的石英闪长岩岩体。岩石富镁、碱(尤其富钠)和钙,贫硅、钛,属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特点。岩体形成于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岩浆来源于受俯冲的板片流体/沉积物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源岩可能为变质玄武岩或变质英云闪长岩。采用LA-ICP -MS锆石U-Pb法获得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10±11Ma,代表了该石英闪长岩体的结晶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至少在1410Ma时华北北缘-西北缘发生了板块俯冲汇聚作用,石英闪长岩可能是板块俯冲汇聚作用的直接产物。该成果为华北板块北缘俯冲汇聚作用开始的时限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为华北板块北缘在中元古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华北北缘;板块俯冲汇聚 注: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071800)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8-2-12;改回日期:2018-4- 作者简介:刘伟,男,1989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构造地质学研究,E-mail:weiliu2011@163.com 华北板块北缘元古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变质、变形作用广泛发育,岩浆活动强烈(胡波等,2013;翟明国等,2014;翟明国和卞爱国,2000;Kusky and Li,2003;Lu et al.,2002,2008;陈晋镳,1983;王鸿祯和乔秀夫,1987;和政军等,1994;温献德,1997)。近年来,在华北板块北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相继发现和厘定出许多中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地层、蛇绿混杂岩以及各种类型的深成侵入岩体等(聂凤军等,1995;高坪山和刘新秒,1999;李江海和穆剑,1999;刘正宏等,1999;郇彦清等1999;张臣,1999;陈跃军等,2002;邵济安等,2002)。由于后期造山作用的强烈改造,关于华北板块北缘的构造演化还存在着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中元古代华北板块北缘白云鄂博-温都尔庙-阜新旧庙一带存在一条近东西向的展布的中元古代造山带(刘正宏等,2000;张臣,2004;曲永强等,2010;潘建国等,2013);另一种观点认为华北板块北缘在中新元古代存在汇聚型板块运动(苏文博等2006;乔秀夫和王彦斌,2014;苏文博,2016)。翟明国等(2014)认为华北克拉通自古元古代末至新元古代除了发生多期裂谷事件,期间没有块体拼合的构造事件记录,仅在华北克拉通的南缘边界有格林威尔期岩浆岩报道。所以,深入研究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地质事件,对研究华北板块北缘中新元古代大陆边缘性质及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同时为恢复华北板块在Rodinia 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地质依据。 目前,在索伦山地区尚未见有中元古代侵入岩的报道。笔者在索伦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时首次识别出该侵入岩体,并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源区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大陆边缘性质及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1 地质概况及岩石学特征 索伦山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北部中蒙边境一带,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结合部位的天山-兴蒙造山带东段(图1)。兴蒙造山带隶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由南造山带(介于华北板块和索伦缝合带之间的南向俯冲增生带),北造山带(介于南蒙活动大陆边缘和索伦缝合带之间的北向俯冲增生带)和索伦缝合带组成(Xiao et al.,2003;Xu et al.,2012)。带内分布有大量的蛇绿岩套、岛弧、增生楔及微地块(Khain et al.,2002,2003;Xiao et al.,2003)。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新元古界艾勒格庙组、中志留统徐尼乌苏组。构造线方向主要为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主要发育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断裂和褶皱构造(图2)。宝音图岩群是本区最古老的变质地层,岩石组合主要由石榴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十字石片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等构成。岩体侵入于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的片岩中,呈岩株状产出,北东南西向展布,出露面积约为4km2,由2个大小不等的石英闪长岩岩体组成(图3a),侵入接触界线明显,局部地区可见宝音图岩群云母石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