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的承载力-荷载传递规律.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桩基础的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桩基设计的重要内容,而要正确地确定单桩承载力又必须了解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包括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与破坏机理。 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地基土对桩的支承作用 不同荷载下轴力沿深度的变化 单桩荷载传递的基本规律 地基土对桩的支承作用 地基土对桩的支承由两部分组成: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 如果认为两者是同步增大的,那么对任何的荷载阶段,这个表达式都是正确的: 而实际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不是同步发挥的。 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 。 对10根桩长为27~46m的大直径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能的足尺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桩侧发挥极限摩阻力所需要的位移很小,粘性土为1~3mm,无粘性土为5~7mm;除两根支承于岩石的桩外,其余各桩(桩端持力层为卵石、砾石、粗砂或残积粉质粘土)在设计工作荷载下,端承力都小于桩顶荷载的10%。 不同荷载下轴力沿深度的变化 单桩荷载传递的基本规律 基础的功能在于把荷载传递给地基土。作为桩基主要传力构件的桩是一种细长的杆件,它与土的界面主要为侧表面,底面只占桩与土的接触总面积的很小部分( 一般低于1%),这就意味着桩侧界面是桩向土传递荷载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途径。 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 。 设桩身轴力为Q,桩身轴力是桩顶荷载N与深度Z的函数,Q=f(N、Z) 桩身轴力沿深度分布的实测资料 桩身轴力Q 沿着深度而逐渐减小;在桩端处Q 则与桩底土反力Qp相平衡,同时桩端持力层土在桩底土反力Qp作用下产生压缩,使桩身下沉,桩与桩间土的相对位移又使摩阻力进一步发挥。随着桩顶荷载N 的逐级增加,对于每级荷载,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直至变形稳定为止,于是荷载传递过程结束。 由于桩身压缩量的累积,上部桩身的位移总是大于下部,因此上部的摩阻力总是先于下部发挥出来;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之后就保持不变;随着荷载的增加,下部桩侧摩阻力被逐渐调动出来,直至整个桩身的摩阻力全部达到极限,继续增加的荷载就完全由桩端持力层土承受;当桩底荷载达到桩端持力层土的极限承载力时,桩便发生急剧的、不停滞的下沉而破坏。 桩的长径比L/d是影响荷载传递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长径比L/d增大,桩端土的性质对承载力的影响减小,当长径比L/d接近100时,桩端土性质的影响几乎等于零。 发现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在于纠正了“桩越长,承载力越高”的片面认识。希望通过加大桩长,将桩端支承在很深的硬土层上以获得高的端阻力的方法是很不经济的,增加了工程造价但并不能提高很多的承载力。 桩越长,端阻力所占的比例越低 若干特殊桩型的承载性状 大直径超长灌注桩的承载特性 灌注桩的后注浆技术 嵌岩桩 静力压桩 钢管混凝土桩 灌注桩的后注浆技术 后注浆技术是在灌注桩浇注混凝土以后,通过预埋的管子将水泥砂浆注入桩端以下,以挤压桩底的沉渣,压密桩端土层,从而提高端承力,也可以将水泥砂浆注入桩侧土层中以提高桩侧摩阻力的一种技术。 根据注浆的目的,可以分成如下不同的注浆类型: 1)桩端注浆 2)桩侧注浆 3)复式注浆 4) 压浆修补桩的缺损部位 新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将灌注桩后注浆纳入规范,规定了施工的要求和设计参数的取法。 规范关于后注浆工艺的规定 后注浆装置的设置 浆液水灰比 注浆终止压力 单桩注浆量 注浆顺序 终止注浆的条件 后注浆装置的设置: 1.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 2.注浆导管数量,直径小于1200mm的用2根,1200~2500mm的用3根; 3.桩长超过15m,且对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时,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 4.桩侧后注浆管阀的设置应结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增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可在桩端5~15m以上,桩顶8m以下,每隔6~12m设置一道注浆阀。 浆液水灰比根据饱和度和渗透性确定: 饱和土:0.45~0.65 非饱和土:0.7~0.9 松散碎石土、砂砾:0.5~0.6 注浆终止压力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的深度确定: 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粉土:3~10MPa; 饱和土层:1.2~4MPa。 单桩注浆量设计时应考虑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 ?-注浆量经验系数 n-桩侧注浆断面数 注浆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