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070903)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需要的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人才,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1.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古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分类、生态、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学科,而与古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地层学则研究地壳物质的形成顺序、时空更替、环境变迁和地壳发展的阶段及其规律。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是沉积矿藏勘探与开发的必备资料。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理论古生物学;(2)古生物系统学;(3)微体古生物学;(4)古生态学;(5)古生物地理;(6)生物事件与环境;(7)地层学及矿产地质;(8)古海洋与古气候;(9)沉积与古地理。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并经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的人员。《基地班》本科生入学后三年完成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学分积达到要求者,可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并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及面试均合格的人员。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硕-博连读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 (2学分)
第一外语 (4学分)
B类:
大陆岩石圈动力学 (3学分)
高等地球化学 (3学分)
C类:
地层学原理 (3学分)
演化古生物学 (3学分)
D类:
古生态学 (3学分)
层序地层学 (3学分)
古海洋学 (3学分)
沉积与古地理 (3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
英语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题 (2学分)
沉积学专题 (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
2.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全面培养工作。
3.公共课(外语和政治课)以授课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或以授课为主,辅以自学(硕士生课程);或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和讨论(博士生课程)。
要求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多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要求硕士生完成一定量的、本科生课程教学的助教工作。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采用笔试或专题综述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3.中期考核
为了确保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研究生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有关研究领域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本着负责、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并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者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研究生须就论文选题进行报告(开题报告),并由本专业组织有关专家审议。论文题目确定之后,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研究-作物学报.PDF
- 双层多种群PSO在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中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PDF
-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等离子体诊断初探-应用科学学报.PDF
- 双层锁扣结构精密贴片元器件盒由上海凝睿电子科技有限-LCSC.PDF
- 双曲冷却塔结构规范静风稳定对比-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PDF
- 双正交时域多分辨方法及其电磁散射应用-应用科学学报.PDF
- 双滴共沉淀法合成MgO-LDH的脱氟性能-中国有色金属学报.PDF
- 双涡旋齿涡旋机械渐变壁厚型线的构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PDF
- 双源敩斣一站式扫描诊断急性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中国医学影像技术.PDF
- 双热源作用下侧吸罩流场及捕集效率特性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