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川吊脚楼的系列图像创作纪实—‘城边缘’-朝阳科技大学数位教学.PDF

绿川吊脚楼的系列图像创作纪实—‘城边缘’-朝阳科技大学数位教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川吊脚楼的系列图像创作纪实—‘城边缘’-朝阳科技大学数位教学

綠川吊腳樓的系列圖像創作紀實 — 「城市邊緣」繪畫與視覺設計理念 曾培育 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摘要 「城市邊緣」為系列性的圖像創作 ,首次發表於2012年,以台中市綠川的歷史違 章建物「吊腳樓」為題材發展出插畫海報設計與繪畫作品。綠川的「吊腳樓」為建於 1950年代的特殊違章建物,沿著台中市中心幾條主要河道(綠川、柳川等)懸空架 屋,是台中市都會發展時期的特殊景觀。這些建物代表都市底層階級的市民,也是城 市中貧窮髒亂的一面。2010年綠川最後一批吊腳樓拆除後,台中市這類違章建物經過 半個世紀正式走入歷史。本創作以這些吊腳樓為影像題材,運用水彩、水墨、速寫等 繪畫手法,並收集文獻撰寫文案,嘗試結合繪畫、記錄影像與報導文學的圖文表現方 式,製作六件插畫海報與兩件水彩畫作 。本文整理該題材相關資料,並論述作品之創 作理念方法與成果,為這見證台中都市發展的痕跡,留下最後的綠川印象。 關鍵詞:綠川吊腳樓、水彩插畫海報 、水墨海報設計 、水彩畫 一、前言 這是多年來被遺忘的城市底層;這也是個光鮮的都會也曾有過的時代傷痕。 1-1 創作緣起 記得在孩提時代,跟著父母進入台中舊市區逛街購物 ,沿著中正路 、民權路往車 站方向 ,穿越柳川和綠川時,總會看到一排排懸空搭建於河堤上的違章房舍 。後來這 些房舍逐漸拆除消失,而成為台中市目前主要的幾條綠園道。一直以為,這些違章吊 腳樓只存在於兒提時期的遙遠記憶 ,但在2010 年 10 月間無意中發現,在綠川民生路 底端的鐵路旁 ,竟然還留存一排這樣的實體記憶,依然有人以這樣的方式生活在這城 市的邊緣 ;但走近之後,看見了市政府即將拆除的公告,才了解由於台中市鐵路高架 的工程,整個鐵道改建,一個月後兩側周邊的違章建物全數都得拆除。為了留下這些 歷史性的影像,我特地找時間到現場拍下一系列的照片,同時也開始收集整理這些建 物相關的背景資料與文獻,希望結合圖像與文字的視覺創作,表現這些城市中的邊緣 空間 。2012 年,這系列作品首次以海報與繪畫的形式展出於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1-2 創作目的 目前關於綠川吊腳樓的紀錄多以報導文章和攝影作品為主;此外,市政府也補助 社區製作了紀錄影片保存於市政博物館 。然而,並無任何繪畫或視覺設計的形式 ,來 表現這些具時代意義的違章建物。因此本創作以「城市邊緣」為題,運用繪畫的手 法,描寫這個環境的意象;並加上報導文學式的文字敘述,配合插畫製作海報作品。 希望能透過視覺設計的轉化,以圖文手札的方式傳達邊緣空間的生活質感。 二、文獻整理 2-1 吊腳樓的建築樣式 吊腳樓也叫「吊樓子」,原是中國的苗族 、壯族 、布依族 、侗族 、水族 、土家族 等居住在南方山區的少數民族的傳統干欄式民居 ,多見於湘西 、鄂西 、四川、重慶 、 貴州等地區。吊腳樓多依山就勢而建,朝向多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 吊腳樓屬於一種 半干欄式木質建築。一般分上下兩層,上層通風、乾燥、防潮作為居室;下層是豬牛 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 。通常這類建築環境均為平地狹小,土地面積有限的場域,因 此,為增加居住使用空間,樓地板常懸空突出於山邊或水面,需要穩固的支架撐住房 舍結構。在台灣比較有名的吊腳樓建築是在北部的石碇東街。過去在山區,人們為了 把房屋建築在理想的地方,有時不得不將建築的一部份懸空撐起,所以石碇東街靠溪 側的房子都用柱子支撐起來,由日據時代保留至今,成為別具特色的建築。這特殊的 吊腳樓建築形式,便是居民為解決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 ,現今已成為當地的重要觀 光景點 。而本文所提到的台中市綠川的吊腳樓並非歷史古蹟,卻是底層居民在都市縫 隙中生存的違章建築。 2-2 台中市綠川吊腳樓的時代背景 台中市南區民生路的吊腳樓,興建於一九五○年代 ,當時國民政府播遷台灣,大批 跟隨而來的大陸軍民 ,因當時尚未興建眷村,因此台中市政府允許外省族群移民在柳 川沿岸興建克難屋。這些外省族群仿照中國的吊腳樓,在狹小的河堤上以支架將房舍 地基懸空突出於河道水面 ,一開始在柳川沿岸興建了數百戶,後來甚至延伸到綠川一 帶。當地緊鄰河川,雖然取水、用水方便,但排泄物與家庭廢水也快速地排入河川 中,也造成河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