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学概论论文
?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生成的心理机制
【摘要】大学校园中流行着形形色色的流行语。作为一种特定时期创造的特殊语言,大学校园流行语言真实地再现了大学生校园的方方面面,折射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特征,并与社会、文化、心理紧密相连。从语言的运用上来看它们讲究技巧、修辞手法灵活多变、幽默风趣是一种语言创新和口头修辞。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心理文化
流行语就是在某一时间产生并广泛传播的言语形式,包括词素、词、熟语、固定格式及其它成分。这些词汇都是新造的,或者从外来语中音译过来,它们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是特定的社会阶层、行业集团用语。在流行语的背后承载的必然就是它的流行文化,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背后必然也有着它滋生蔓延的校园文化生活上壤。因为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区域,它以其特殊的人际关系、学习生活内容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言语文化景观,从而也营造出与院墙外的大千世界迥然有别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生成特征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语言变异是指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它是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上的变异表现出来的。比如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等等。我们认为,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许多是在语义变异基础上产生的。即通过创造出与常规不同的语言意义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语义变异性进行探讨。
漫步大学校园倾听大学生的交谈,你会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一个异样的天地,令你耳日一新。在大学生口里各种新词层出不穷,如研究国粹(打麻将)、特困生(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磕睡的学生)、教皇(嗜睡的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和青春必修课(指约会)等等,如今大学校园内像这样的流行词可谓俯拾即是,校外人士乍听简直云山雾罩,难明所以。置身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你会恍然发觉自己对语言的认识已经贫乏到何等程度。
校园用语丰富多彩在青春洋溢的人学生中间流传;它玄机种种却充满了智慧和朝气。具体说来校园流行语基本特征如下:
(一)网络和现实交汇网络用语风靡校园;
(二)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旧词新解层出层新;
(三)中西合璧-外来词屡见不鲜;
(四)高效简洁-缩略词比比皆是;
(五)别出心裁、匠心独具-自创词频频登台。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生成心理因素
(一)标新立异、追新求奇
喜新求异是汉语修辞活动中的一个传统文化心理。韩愈在《答李诩书》中提出唯陈言务去,就是主张语言运用上力求独创、新颖、恰切、得体,这是喜新求异文化心理在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也是大学校园流行语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敢于质疑。拥有这样的个性特征,使得他们在语言上就不可能循规蹈矩,而总想创造一些属于自己或自己这个群体的东西。因此就出现了一个个色彩鲜明、标新立异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大量的新造词语,旧词翻新义,表现形式多样奇异等等,使人倍感新鲜。如扁、K修理就是打的意思,甜蜜、晒月亮、青春必修课都是约会等等。
年轻人是最不安分的一个群体许多人学生喜欢张扬个性、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对新词语极其青睐,在日常交流中通常对那些陈旧、古板的词汇不屑一顾,而更乐意使用那些鲜活、生动、新奇的词汇。因此,一日_有新词冒出,他们往往捷足先登,率先使用,如I服了U(我服了你)、心灵鸡汤(指含有知识、温暖、智慧的话语)、知本家(用知识作基本谋生手段人)等。同时这种心态也使很多人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都想创造属十自己这个群体的语言。因此,当他们与同学朋友高谈阔论时,总会蹦出许多奇思妙语让人忍俊不禁,如白菜(指漂亮女孩)、后起之秀(起床往往较晚的同学)、西红柿(指荣誉)等。
(二)摹拟仿效、追求时尚
模拟仿效是人类在感知到别人的行为后,仿照他人做出相同或相似行为的过程。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言语等等活动中都存在着模仿的行为,模仿名人,跟着时尚。而其中,言语模仿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想象。在言语生活中,当人类个体发觉某人(或某作品)的言语对自己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时,就会因喜欢该言语作品而倾向于接受其影响,并采取与之相类似的言语行为。由于大学生走在时代前沿,追求流行时尚,因此普遍都愿意接受并且广泛使用流行语,使自己不落伍、不掉队,显得时尚。
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很多都是基于此种心理基础生成的。我们认为这些流行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引用某人(某作品)言语的原句。在这一摹拟仿效过程中,电影、电视、网络、报纸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港台、日韩青春偶像剧、国内的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的连续播出,使得校园里到处都是老大、有没有搞错、像我这样的人已经不多有话好好说、你真是太有才了、后果很严重、审美疲劳、别忽悠了等等戏剧性话语。另一类是套用某个流行语的语言形式,从而使这一语言结构模式广为流行。有学者称其为语模。比如:很…很…这一语言形式,最初来自于2007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