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文档-可编辑-- --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 、“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 法四家, 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 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 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 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百家争鸣”意义 1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孔子 1 )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 )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 )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孟子 1 )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 )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荀子 1 )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 )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 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成为儒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道家(老庄之学)(1 )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2 )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3 )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家 1 )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3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主张“事 异则备变”。 (4 )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 起到了重大作用; 两汉后, 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1 )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 )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的“无为而治”(1 )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社会贫困。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 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2 )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3 )影响 ①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②消极作用: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从“无为”到“有为” 1 )原因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基础、条件)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 诸侯势力膨胀 ;土地问题  阶级矛盾尖锐;边境问题  匈奴 为患) (2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 巩固统治 (3 )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 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②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北击匈奴 卫青 霍去病③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④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提出者:董仲舒 1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 )董仲舒的生平 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三次应对,得到武帝赏识。著作:《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 董仲舒对 《春秋》 的解释十分著名, 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 《春秋》 中找到根据, 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 (3 )贡献(其思想特点) 把道家、 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思想主张 1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2 )提出“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