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杜鹃意象
河师大实验中学 蔺红
邮政编码:453002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花与鸟的天堂,在丰富的古典诗歌中以美丽的鲜花、多情的鸟儿为吟咏对象的诗作是举不胜举。诗人们因花寄意,缘物以寄情,寓理于文中;或借物言志,寓事于辞间。许多鸟儿因而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将古典诗歌领域点缀得多姿多彩。在其中,杜鹃这与众不同的鸟儿,因其鸣声加上与之相关的美丽传说,其自然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共同构成了诗人心中特殊意象基础,情感的凝结,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符号化的重要意象,她代表春愁离恨,亡国之思,离别之苦,同时也具有了文化价值。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杜鹃 悲情 哀婉
提起意象,也许有人认为是一个外来词,是英文Image的译文,并把她和英美意象派诗歌联系起来,其实,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和词语。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周易-系辞》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所以,意象的古意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因此,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是作者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的组合,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因而客观物象也不再仅是客观的东西了,蕴含了诗人们的志,情,思,感,忧以及喜或悲。在古典诗歌意象的海洋中,各种意象不胜枚举,出淤泥不染得荷花,孤傲高洁的菊花,多情挽留的柳儿。在这多姿的意象群中,杜鹃意象呈现了不同的个性和内容,让无数诗人作家寄情托意,标志叙情。因此,他们写下了无数含有杜鹃意象的诗篇。概括众多诗歌关于杜鹃的描写,其意象主要如下:杜鹃意象中含有无限的悲情,有思念故土的游子,忧国忧民的志士,薄命的情人,忠君爱国的心事,显得哀婉可怜,纯洁,至诚。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红楼梦》70回之桃花行诗)杜鹃意象同时蕴含着亡国破家之恨,催归唤归之意。
杜鹃鸟作为中国传统景物题材之一的意象有着深厚的审美底蕴,众多诗人,无数墨客塑造杜鹃意象有一个长期孕育过程。从生物学角度,杜鹃是一个通名,杜鹃有很多别名,叫子鹃,子规,子巂,杜宇,杜主,蜀帝等。每年农历二月时鸣,啼到暮春,初夏方止,声音由清亮而渐沉哑,乃至于最后口流鲜血,发不出声来。杜鹃鸣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似劝归又似催归。当人们最早把杜鹃鸟冠以“杜”姓的时候它就开始具有了一定的蕴含意,同时也开始形成与众不同的意象特征和意象内容。在杜鹃自然属性的基础上,众多诗人各展才智尽情抒写心中的杜鹃意象,因此杜鹃意象不断在诗篇中被描写出来。〔本草杜鹃〕释名杜宇,子规,鶗鴂,催归,怨鸟,周燕等。时珍曰:蜀人见鹃而思杜宇,故呼杜鹃,说者遂谓杜宇化鹃误矣,鹃与子巂,子规等诸名皆因其声似,各随方音呼之而已,其鸣如曰“不如归去”,1著名医生李时珍从鸣声的角度解释了杜鹃的名字多的原因,指出凄厉鸣声所在“不如归去”似劝又似催归。这样令无数诗人为之哀痛而神伤,联系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展开想象的金翅如鹃鸟一样,首先在产地张翔,然后分飞四方。
《尔雅》郭璞注:“子巂鸟,出蜀中。”古代巴蜀之地鹃鸟甚多,到南宋陆九渊有诗为证:柳院竹亭茅点,云芜风树烟溪。
听彻残阳月下,不论巴蜀东西。
——《子规》
而很早以前,蜀人便以自己的方音度其鸣声,意为:“不如归去”。于是附丽给它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把杜鹃与古代的蜀王杜宇的悲剧联系了起来,因此鹃鸟便被人以“杜鹃”呼之因而也冠上了“杜”姓,左思《蜀都赋》有“鸟生望帝魂”。“古时杜宇称望帝,魄化作杜鹃何细微。”(杜甫《杜鹃行》)后代诗人骚客以诗歌的形式升华了望帝化鹃的传说,也为后人奠定了情感基调。北周的周紫芝有《五禽言》其中用杜鹃写乱世无家可归的景象,亡国的哀怨。南宋的梁栋面对宋亡,亦作《四禽言》写杜鹃“不如归去,锦宫宫殿迷烟树,天津桥上一两声,叫彼中原无处这,不如归去”。中原残破人民流离失所,何处是归宿,亡国之痛,失家之哀,借鸟发出怎不叫人心寒悲痛,怨气难平呢?
杜鹃意象的第二个内含是寄遇对邦国刻骨铭心的忠诚和眷恋,显示诗人耿耿忠于祖国的决心,报国的豪情。文天祥被俘后在被押解途中,犹念念不忘报效祖国:“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耳想杜鹃心事苦”忠魂即由此可知。
亡国的遗民,那份痛苦难言的情怀,以啼鹃血来表达,以表示对亡国的眷思,这决不亚于“黍离之悲”。真山民有《杜鹃花得红字》诗:
愁锁巴亡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罩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这入元的南宋遗民对故国的情怀亡国之痛尽托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