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 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doc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 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 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发展;成果 [摘 要]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货币的与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分析等。“凯恩斯革命”、货币主义“反革命”和“理性预期革命”等重大经济学事件构成了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线。 [中图分类号]F09;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4)01—0043—09 [作者简介]方福前(1954—),男,安徽庐江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经济学。 200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d A.Samuelson)在他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第17版中谈到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时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是20世纪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些发展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如何去对付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1](p413) 另一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Roben M.Solow)教授在世纪之交撰文指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中心,现在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我们这样说并非是自我标榜。宏观经济学的这种中心地位仍将继续下去,其最充分的理由是:我们需要理解当前的经济事件,尤其是那些不好的经济问题,以及制定政策——甚至善意的忽视也是一种政策,以便解决这些问题。[2](p151)我们认为,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它是由几次大的经济学事件和重要的经济理论的出现勾画出来的。 一、“凯恩斯革命” 20世纪的第一个25年,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A1fred Marshall)、庇古(Arthur C.Pigou)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当时的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标准教科书。包括凯恩斯在内的那一代经济学家都是在古典经济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把古典经济学从西方经济学正统派宝座上拉下来的是“凯恩斯革命”掀起的风暴。“凯恩斯革命”是由两个经济事件促成的:一是英国自1920年开始的长达10余年的长期慢性萧条;二是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和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两度大幅下挫所引发的1929—1930年的世界性经济大衰退,随后又演化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这两次经济萧条无论是生产衰退的程度,持续时间的长度,还是失业率的高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个现实与古典经济学坚持的“经济一旦遭受冲击,市场力量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的核心命题明显不符。于是,以凯恩斯(John Mamard Keynes)为代表的一批现实感较强的经济学家试图对这些经济灾难提供理论上的新解释,并找出拯救灾难的途径。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凯恩斯就对古典经济学提出挑战,明确倡导通过政府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来解救英国的萧条和失业①。为了使同行经济学家和政府能够接受他的“新”思想,他在他的《货币论》(1930年)出版不久就着手新书的写作,这就是后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莫基之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① 参见凯恩斯在1924年5月和6月在《民族》杂志上发表的三个姊妹篇:《失业需要猛剂吗?》、《美国政府和失业》以及《对付失业的一帖猛剂:对批评意见的答复》。 与古典经济学相反,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固有的内在不稳定性特征,如果没有外在于预,经济会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处于均衡,这种均衡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而不是一种短期的暂时现象。其原因在于:“仅仅存在着有效需求的不足便有可能、而且往往会在充分就业到达以前,使就业量的增加终止。尽管在价值上,劳动的边际产品仍然多于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有效需求的不足却会阻碍生产”。[3](p36)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资本边际效率的短期波动和长期下降趋势连同流动偏好造成的利率粘性使得私人自发投资不能完全填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这样,一个社会越富裕,社会的实际的与潜在的总产量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凯恩斯《通论》不但系统地阐述了有效需求原理,而且提出了新的总供给理论。古典学派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完全伸缩性的,从而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相反,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是粘性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因此,“供给会创造它自身需求”的萨伊定律肯定不能成立,实际产出通常会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经济学家们原来只强调凯恩斯在总需求分析上的贡献,实际上,凯恩斯关于总供给的理论同样具有“革命”的意义。 经过希克斯(John R.Hicks)、汉森(Alvin Hansen)、萨缪尔森等人的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