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中国人的山水观经历了从原始萌芽到理性自发的心路历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构成了中国山水文化独特的内涵。 现代设计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方式与东方山水精神的审美在当代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撞击。 研究如何将以山水文化为主体的设计理念融入到西方的设计理念中,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山水观;宗教;哲学;审美;现代设计1山水文化观念的由来以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为基本素材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就是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 魏晋时期山与水被连成一个固定的词汇,陈寿在《三国志?魏书?贾诩传》中写道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 这里提到的山水,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去认知的。 西晋的左思在《招隐诗》中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描述,所提到的山水已经不是单纯的地理学概念。 自然的山水清音与人为的丝竹之乐并提,在诗人看来,山水清音更胜于丝竹之乐,这里的山水在当时已经具有了美学价值。 东晋的王羲之在《答许询诗》中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荫和王徽之《兰亭诗二首》的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的山水,已经蕴含了包括山和水在内的草木鱼鸟、风云雨露、皓月繁星等自然之物。 如左思说的山水清音,就不仅是潺潺的流水,而是风声、雨声、蛙叫、蝉鸣,只要引起人们审美感触的自然声响,都包括在清音之内。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眼中的山水包含与世俗社会相对的以山水为主体的整个自然界。 山水文化是我们祖先探究世界、改造自然、解读人生、认识内心的记录,形成了丰富的思维意识形态。 这些思维形态的外在表现是以音乐、山水文学、山水画、书法以及园林艺术等形式体现出来,形成了中国山水文化观念下独具东方特色的文艺表现方式。 2古代山水观的文化解读我国屹立于亚洲的东部,地理环境复杂,既有巍峨千里的山脉,又有纵横万里的河流与星罗棋布的湖泊。 这里的山水构成了我们祖先物质和精神的家园,在这种自然环境中,他们共同生活,休戚与共,人生的理想、希望都离不开这眼前的山山水水。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其思维方式、理想的建构、灵感的创造都受到自然山水的启发和引导,形成了一系列影响中国人精神面貌、心理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山水观[1]。 2.1宗教的山水观。 古人的原始宗教意识和活动,是由万物有灵感观念引发对山水的崇拜。 那时,人类对强大的、超人力的自然现象非常恐惧,对自然中发生的突变感到惊奇,为了能把握世界,增强对自然的控制力,人们通过奉祀山川之神来表达某种意志和愿望。 这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也是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心灵解放的追求。 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源于原始宗教意识中那种对自然的依赖心理,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自然山水提供的物质基础,使人们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得以生存。 而另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进行贪婪和野蛮的索取,这种索取通常带有极强的破坏性,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其冲突的结果是自然山水以天灾的方式进行无情的报复。 正是对这种惩罚的忌惮,人们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有所节制,因此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断地在中国文化观念中延续。 早期的宗教意识会融进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中。 我国本土的道教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所崇拜的对象都不是真实的山水,但两者所尊奉的基本教义、最高追求、研习方式以及倡导的生活环境都是在自然山水中展开的。 道教的求仙、修道、炼丹的场所都是在清雅的山水幽静之境中完成的,教徒的日常起居和精神修炼活动,都是以自然界的山水环境为背景而进行的。 佛教徒们的生活环境基本都是远离世俗,在寥无人烟的自然山水中建造庙宇,排除杂念、清心寡欲、静心修行,以期能达到佛学最高的涅槃的境地。 自唐朝以后,不管佛教、道教,还是文人士子,虽然他们的人生目标有所不同,但他们自始至终生活在以自然山水为基础的现实山水环境中,自然山水从诸多方面影响了他们的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进一步塑造了其宗教的山水观念。 2.2哲学的山水观。 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首先是面对真山真水的自然环境。 他们面对山水发出了人生悲喜的感叹,用对自然山水的认识去认知世界,世俗社会中人生的许多繁杂现象也从自然山水中得到启示。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提倡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存。 因为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爱护和保护自然,与自然相互依存。 庄子在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上,进一步悟出了无为的观点。 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在天地山川之间的逍遥,虽然具有可望而不可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JA压力变送器说明书.pdf VIP
- ACS800故障代码大全.pdf VIP
- 铁路分公司社会招聘公告.doc VIP
- 第5章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及催化作用ppt课件.ppt
- 建筑设计任务书模板.doc VIP
- 一种基于GWO-DBO算法的Web微服务组合优化方法.pdf VIP
- 数学(第七版 下册)(机械建筑类)目录.pptx VIP
-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复习提纲.doc VIP
- 税收实务说课稿徐桂峰.doc VIP
- ISO 10009-2024 Quality management. Guidance for quality too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质量管理. 质量工具及其应用指南.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