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银耳贸易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川陕苏区时期通江银耳贸易的背景及条件一历史背景。   通江地处大巴山南麓,山高林密,物产丰富,盛产适宜银耳生长的青杠林,加之通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这成为通江种植银耳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所以通江地区长期以来就有种植银耳的传统。   再者,银耳具有极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本草再新》《中药杂志》《中药大辞典》均确认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降火、补脑等多重功效。   历代中医药学家都认为银耳与鹿茸人参同具声誉。   [3]所以历来被视为珍馐,身价不菲,当时黑木耳每斤五角,而银耳每斤贱则值洋二十元,贵则六十元。   [4]特别是作为皇家贡品之后,其价格常年居高不下。   据采访,清光绪年间,每斤银耳最多可换60名丫环,在通江县可买90亩水田或1000枚鸡蛋,[5]11在宣统元年1909年银耳开始征税,银耳称息,每两十文。   [6]122民国初期银耳贸易所得便成为通江县自治经费来源之一,每年收洋四五百元。   [6]119地方军阀更是千方百计掠夺银耳作为筹措军费重要手段之一。   二现实背景。   苏区军民通过艰苦奋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坚持了两年多,但根据地的生存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川陕革命根据地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地处秦巴山区,山高帝远,是全省的偏僻地方。   而且,区域境内大山绵延,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主要运输工具是人力和畜力,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农业生产水平极其低下。   土地革命前,巴中、南江等地,粮食亩产仅100余斤,棉花亩产仅10多斤,[7]当地盛行种植鸦片,烟田约占土地面积的30%一40%,[8]且大多数是好田好地。   在工业上也是家庭手工业为主,采用小作坊进行生产。   商业上仅限于土特产和日用品的供销,以本地的小商贩为主,从事贩卖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油、盐、酒等,较大宗的贸易多为外地商人把持。   随着红军的大量到来,这一地区已很难供应如此多物资消耗。   另一方面,川陕地区的匪患、军阀割据以及敌人的封锁加剧了根据地的生存危机。   川北一带土匪多如牛毛,不少农民赶集回家都会遭遇抢劫。   更严重的是军阀与土匪勾结,无恶不作。   川北曾有这样的谚语匪如梳,兵如蓖,团练犹如刀刀剃。   卖猪牛,卖田地,倾家荡产还债利,捐捐捐,利利利,如今只剩一口气;[9]川陕地区实行防区制以来,田颂尧、刘存厚、杨森、刘湘等各路军阀盘踞在此,横征暴敛,竭泽而渔,当时,苛捐杂税达70多种。   时人曾贴出自古未闻粪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的对联进行讽刺。   [10]此外,军阀间连年混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粮荒,而且造成大量人员和物资消耗,严重破坏了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国民党军对红军实行围剿并进行严密封锁,根据地不断收紧阵地,这就意味着供养战争的苏区面积大大缩小,内线作战带来的供给困难内物资短缺、补给困难更加凸显。   这对于根据地经济建设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进一步加剧了根据地的生存危机。   实际上,在红军到来之际,通、南、巴地区满目疮痍,纵目田畴,已成黑化,很多地方房屋没人住,田地无人耕。   [11]据徐向前的回忆不论县城或乡村,我们见到的多是些‘打精巴子’的男女老少,衣不蔽体,面黄肌瘦,佝偻着身子,缩成一团。   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没有裤子穿,围着块棕片遮身。   [12]所以,川陕苏区建立以后,苏区经济实际上几近崩溃的边缘。   面对苏区严峻的经济形势,苏维埃政府将经济工作作为当时苏区革命的最中心的工作,在《目前形势与川陕省苏维埃的任务》中指出,立即执行财政、经济、粮食各项政策,充实革命战争的力量,这是目前苏维埃最中心的工作,甚至打出了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的口号,在《财政经济问题决议草案》中指出反革命的进攻不单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而且采取经济封锁的毒策,想来增加我们的困难,敌人时常说,‘苏区物资缺乏不能持久作战。   ’因此,解决物质困难,冲破敌人经济封锁,在长期的残酷的战争中,绝对保证工农红军的给养与供给,改善工农的生活,这是战胜敌人的必要条件。   ……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   [13]为此,党制定了苏区经济建设的方针尽一切可能,开展必须的经济建设,以增强群众的利益,保证苏维埃和红军的胜利;确立了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发展农业生产,开发苏区特产与发展手工业,发展合作社运动,对外贸易与自由投资。   加紧执行统一累进税,节省经济与增强生产,拥护银行与调节物价,举办交通与水利事业等。   [14]苏区政府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将通江银耳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宗,以保证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来维持根据地存在和发展。   二、川陕苏维埃时期的通江银耳贸易为了应对革命斗争,巩固和

文档评论(0)

suxiaoj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