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分权制衡思想-JM1课程实例.ppt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分权制衡思想-JM1课程实例.ppt

分权与制衡; 参考著作: [1]何勤华.外国法制史[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5. [2]彭小瑜.教会法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亚里斯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法)孟德斯鸠,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英)洛克,刘晓根译. 政府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6](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程逢如,在汉,舒逊译.联邦党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兰华.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8]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9]候学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参考文献: [1]. 潘树林.浅谈黑死病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J].社科纵横, 2011,26(10). [2].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10(9). [3]. 伍俊斌.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J]. 前沿, 2011,20(1). [4]. 余 凯.近代分权学说的发展:洛克、孟德斯鸠和联邦党人之比较[J]. 兰州学刊,2008,13(3). [5]. 王燕华.浅析“联邦党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J]. 商业文化,2008,1(12). [6]. 蒲慧, 叶松竹梅.读《联邦党人文集》有感——联邦党人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华商,2005,12(5). [7]. 肖海芹.孟德斯鸿的分权制衡论[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 [8]. 苏凯.洛克分权理论研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之比较[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9,27(3). [9]. 彭根福.探析西方分权制衡思想的形成过程[J]. 宜春学院学报, 2013,35(1). [10]. 吴宏斌.西方分权制衡理论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0,8(12). [11]. 赵旭光, 侣化强.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内核[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8,2(6). [12]. 杨晓东, 韩 刚.分权制衡原则的历史演变及当代启示[J].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8,4(14). [13]. 葛耘娜.自由与分权制衡—从洛克到孟德斯鳩[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7(3). [14]. 葛瑞兰,吴迪.论洛克的分权理论[J]. 文化商业, 2011,7(11). [15]. 丰连根.洛克分权学说浅析[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 0 0 9,5(19). [16]. 吴德军.论洛克分权理论的时代特征[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4(3). ;分权与制衡的宗教起源;(一)基督教中的分权思想; ;古代“分权与制衡”思想的 萌芽——混合政体;古希腊时期; ;古罗马时期:有明确的制衡思想的“混合政体”;波里比阿:首次提出具有明确制衡思想的“混合政体”;西塞罗:对“混合政体”思想的进一步总结;中世纪后期; 教会法中的分权思想 ; ; ; ;近代人文思想产生及其背景;约翰·洛克 (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洛克在1632年8月29日生于萨默塞特郡的威灵顿村,一个距离布里斯托大约12英里的地方。出生后不久,洛克家搬到了布里斯托以南7英里的Pensford镇区,洛克便在那里的一个农村长大。洛克在1656年获得学士学位,接着在1658年获得硕士学位。在1666年,洛克认识了沙夫堡伯里伯爵(Anthony Ashley-Cooper),沙夫堡伯里伯爵身为辉格党的创立者之一,对于洛克的政治思想有极大影响。伯爵于1672年被指派为英国大法官,洛克也随之参与各种政治活动。1675年,在伯爵于政坛失势后,洛克前往法国旅行。在1679年当伯爵的政治情势稍微好转时,洛克又回到了英格兰。也是在这个时期,很可能是出于伯爵的鼓励,洛克开始撰写知名的《政府论》一书。在书中洛克替后来1688年的光荣革命提出辩护,但也批评了托马斯·霍布斯等人的独裁主义政治哲学。虽然洛克是与较具权势的辉格党共事,他所提出的自然权利以及政府理论在当时可说是相当激进而革命性的。;洛克分权理论的历史背景;洛克的分权理论;2、执行权完全从属于立法权 其存在是为了“执行被制定和继续有效的法律” 必须与立法权分立,“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 从属和补充而不涉及制衡 权力地位低但范围广泛 3、对外权与执行权分立 对外权是“自然的权力”,“因为它与加入社会以前人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