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曾国藩的道德建设模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曾国藩的道德建设模式   本文作者范晓明工作单位邢台学院勉励同侪,转移风气曾国藩不仅注意自己做道德建设的表率,还十分注意利用树立其他人做榜样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社会风气不是恒常不变的,而是随人事而变迁。   要改变社会风气,就必须用一方之贤土,化一方之莠民。   芳草成林,荆棘不锄而自悴;鸾凤在境,鸱枭不逐而自逃。   [7]强调良好风气可以造就人才,而优秀人才又能以榜样的力量正社会风气。   然而,道德建设和风气的培养并非易事,曾国藩认为须从有一职之权的官吏做起,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   [8]在这方面曾国藩是下了许多功夫的。   在清人胡思敬的《国闻备乘》中有一则陈右铭服膺曾文正的记载,对于曾国藩的此种做法有生动地描述陈宝箴初以举人谒曾国藩。   国藩曰‘江西人素尚节义,今顾颓丧至此,陈子鹤不得辞其咎。   转移风气,将在公等,其勉图之。   ’子鹤者,新城陈孚恩也,附肃党,官至尚书,日营求入阁,故国藩及之。   宝箴以资浅位卑,愕然莫知所对。   国藩字而徐解之曰‘右铭疑吾言乎?人亦贵自立耳。   转移之任,不必达而在上也。   但汝数君子若罗惺四、许仙屏者,沈潜味道,各存一不求富贵利达之心。   一人唱之,百人和之,则风气转矣。   ’宝箴谨佩不忘,对江西人辄传述其言,且喜且惧,自谓生平未受文正荐达,知己之感,倍深于他人。   [9]陈氏一门三代皆对曾国藩推崇备至,良有以也。   故尔,陈氏父子于一般政事外,不忘曾氏之言,特重开启民智,转移士习,其效卓著,影响深远。   重视家教,鞭策后辈清人家庭承担着教育子女的主要责任,职业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都主要由家庭完成。   在这里,父亲作为一家之长就责无旁贷了。   为父者都重视子女的品质教育,尤其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平江人叶祥珍订的家训五条,概括了家庭伦理教育的内容第一条是忠君,所谓家训莫大于人伦,人伦莫先于君父,要求子弟懂得政府法令,完纳赋税,不犯律条;第二是孝顺父母,第三是和睦兄弟;第四是夫妇和合;末一条是善交朋友。   他说人伦是人人每天所不能离开的,也是人人日日见到的,但是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勤于教育。   由此可见清人是很重视三纲五常的家庭教育[10]。   有的家庭在家庭教育方法上甚为讲求,曾国藩就是个中的典型代表。   曾国藩一生不仅在上述的家庭教育内容上倾尽其毕生精力,还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   不仅时时以君子严格要求自己以范于家人,而且还时时要求家人也做明世理的君子。   曾国藩一生写过大量的家书,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教育儿子及家人做君子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   众所周知,曾氏家书的影响之大是空前的。   他的家书量大,内容又杂,不能一一说列,这里仅举两例说明之。   曾国藩在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中曰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   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功夫。   今谆谆以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   至要至要。   家中若送信来,子侄辈亦可写禀来岳,并将此二字细细领会,层层写出,使我放心也。   馀俟续布。   [11]这里,曾国藩通过书信的方式,劝说其弟们要时时刻刻行勤、敬,并认为此点至关重要。   又如,他在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谕纪泽》中曰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尔教导诸妹,敬听父训,自有可久之理。   [11]这里,曾国藩在信中教育子女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要勤俭持家。   重视环境,强调自觉曾国藩特别注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认为环境和条件的优劣,对启迪和培养人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他认为富家子弟多娇,贵家子弟多傲。   吾观富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家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认为,优良的环境,足能使人易于为善,正如恶劣、腐败的环境容易使人变坏变恶一样。   曾氏以直隶为例,认为直隶自古有豪侠之风,刚而不摇,质而好义,此良好之风气,乃直隶人才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直隶之士,其为学当较易于他省,乌可以不致力乎哉。   [7]同时,他也认为,环境恶劣、风气很坏的地方,不宜于人才的培养。   他曾警告其弟说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   但曾国藩并非环境决定论者,对于师长的影响作用亦不可低估,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   [11]他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两个主观方面师长如何创造条件,发挥教育者应有的作用,教育好子弟;受教育者如何排除外界干扰,发挥自身的主观

文档评论(0)

wangx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