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灭绝与古温度课件教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时最短(约20万年)、量值最高(海95%、陆80%),两大演化动物群剧烈更替;碳同位素大幅度负漂;成煤沼泽、后生动物礁和层状硅质岩消失;生态系受创最剧烈,演化进程重大转折(杨等1991;Yin等1997、2007、Jin等2000、Shen等 2011、Ward 2010、Payne等 2012等)。 间隔:3万年 (Rampino Adler 1998)、5.4万年(Eshet et al. 1995)、少于6万年(Rampino et al. 2000)、0.5-10万年(Ward et al. 2000)、少于5万年(Smith Ward 2001)、1-6万年(Twichett et al. 2001)、10万年(Shen et al. 2011)。 2.52亿年前 Shen et al., 2011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2 无机碳 有机碳 浙江长兴煤山 P/T界线地层剖面 华南二叠纪四大门类 灭绝率与新生率 1)古生代纲目元气大伤,演化潜质被遏制,开拓新高级形态本领和机遇几乎丧失。2)自身更新能力很强的类群,凭借高新生率,率先进入残存-复苏期。 腕足类 双壳类 有孔虫 菊石类 1、不同的新生与灭绝率。茅口期末菊石属科灭绝44%和8.3%,低于相邻两期,但新生率很高。双壳类灭绝率接近零,新生率高。 2、不同块体,浅水与深水,新生与灭绝率差异明显。 新生率与灭绝率 Joachimski et al. 2012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与环境因素 二叠纪最晚期碳同位素大幅度负漂,氧同位素似乎稍后,未持同步。海水表层温度从约24oC渐升至二叠纪末期达到33o-35oC。史前最大生物灭绝事件发生。 氧同位素(牙形类) 碳同位素(岩石) 海水温度 煤山剖面 Jin 等2000 Xie等 2007 22o-33oC 二叠纪末古温度和海面变化 Chen Bo et al., in preparation(沈树忠提供) 氧同位素 温度 海平面变化 32oC 22oC 36oC 二叠纪末-三叠纪初赤道海水表层温度的变化 Sun et al., 2012 21-37° C 生物大灭绝与古温度剧变 戎 嘉 余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中国地大(北京) 2013-03-19 概言 分析 探讨 结语 显 生 宙 五 大 生 物 灭 绝 事 件 Raup Sepkoski 1982 古生代演化动物群 中新生代演化动物群 寒武纪动物群 微体化石 属数 百万年 Sepkoski, 1995 显 生 宙 五 大 生 物 灭 绝 事 件 大灭绝 奥陶纪末 26 84 60 85 晚泥盆世F/F 22 79 57 83 二叠纪末 51 95 82 95 三叠纪末 22 79 53 80 白垩纪末 16 70 47 79 科(%) 属(%) 灭绝百分数 统计种消亡 灭绝百分数 统计种消亡 1 C 戎嘉余等, 2006 科级 属级 III 1 2 3 华南史前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变型式 II I I II III 1 2 3 1 如何深究大灭绝后的世界? “在生物演化历史中,一个伟大的策略在于从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成功后将面临一个几乎没有竞争的世界”(Ward 1992) G. Keller 2008 Liliput phenomenon 小型化 生态变化四个层次(Droser et al. 2000;McGhee et al. 2004 第一层次:生态系间(Between ecosystems)的变化 第二层次:生态系(Ecosystem)内的变化 第三层次:群落类型(Community Group)内的变化 第四层次:群落(Community)内的变化。 生态危机 E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