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熏琹艺术道路思索.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庞熏是现代艺术的先驱,他的现代艺术观根植于中西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化为人情的自然流露;庞熏是现代设计和教育的先驱,然而,这个先驱背负了时代的苦难。   这个先驱自始至终都是头上戴了荆棘冠的受难者。   庞熏生于1906年,属马。   1932年他的父亲病危,在弥留之际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是只犟马。   知子莫如父,他的性格是倔强的。   1936年初春,庞熏去杭州前,母亲躺在床上,从枕头下拿出一包钱来递给了他,我虽然不了解你,但我相信你所要走的路是对的,一个月后他母亲就去世了,这句话竟成了庞母的临终遗言。   庞熏是江南水乡的儿子,是中国大地的儿子。   江南留给他最初的视觉记忆与人文环境孕育了他,中国古老的文明与厚德载物的气度感召着他。   这个留法学子,一生把西方的艺术观念与深厚的中华大地人情相结合,始终在走自己的道路。   倔强的性格在艺术的求索中,历练成了文化的自信。   与此同时,文化的自信铸就了他的艺术道路。   庞熏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早年在家乡常熟接受家学的滋养,后来去上海复旦接受西方教育。   由于比利时神父的一句警告,老实告诉你,你们中国人成不了大艺术家,促使庞熏下定了学习艺术的决心。   他漂洋过海来到了巴黎,当时正值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展开幕,这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世界博览会。   正因为这个展览的命名,源于法国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这场涉及建筑和装饰艺术运动,被艺术史学家称为装饰主义运动。   当时的巴黎正是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运动高潮迭起、群星灿烂的时代。   庞熏深深地被这个展览所吸引,看了一次又一次,晚上做梦都是看展览。   他认识到原来美术并不是画几幅画,生活中无处不需要艺术。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历与感悟。   这种感悟奠定了他威廉?莫里斯式的艺术观和理想。   在目前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庞熏留法的绘画中,可以看到他几乎完全融入到了西方现代艺术之中。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留法学习艺术的中国学子里,庞熏的角度与定位是最接近当时的西方现代主义。   可贵之处在于他初来巴黎,就敏感地领悟到设计与艺术的关联。   不但如此,庞先生还热爱音乐、歌剧、建筑等艺术形式。   这就注定了他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厚的素养积淀。   文革后,庞先生在中央工艺美院做过一次讲座,讲的就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和中国青铜器宴乐铜壶的关系。   当时坐在台下听他讲座的学生王玉良说庞先生有很好的音乐造诣,他把装饰画和音乐的层次关系以及怎么呼应主旋律讲得非常透彻,使全校老师都非常佩服。   在法国学习期间,庞先生曾和学建筑的同学到德国考察包豪斯风格的建筑设计。   并且,受到了同学母亲的启发你要像歌德一样热爱你的祖国。   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入学习,使得他的情感诉求必须深入到中国传统艺术中方得安宁,使得他的心灵归属必须回归到自主精神层面才可升华。   庞熏回到了祖国立志学习传统,他的父亲帮他借了很多书籍和绘画。   庞熏研究中国画史与画论,并联系西方艺术观念完成了《熏随笔》。   庞熏在上海与张弦、阳太阳、倪贻德等人成立了决澜社,以狂飙般的热情开新气象。   期间,庞熏有感于民族之苦难,江南又逢大旱,他创作了重要的作品《地之子》。   这幅画标志庞先生艺术思想的又一次超越。   艺不分中西,精神想通;画不论古今,人情变迁。   对西方的借鉴是学习的一部分。   然而,真正的艺术是受心灵引导的,是感情的流露,是精神的自由。   这幅画广受关注,并接到恐吓和封杀。   他的母亲曾默默地到上海看展览,看了这幅画两次。   但是她始终没说什么,这让庞先生一生回忆起来都颇为困惑。   一年多后庞母就去世了,去世前一个月她说了上面那句话。   应该说,这时的庞熏找到了自己的历史定位,认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寻得了情感归属,并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庞先生认为画家应多情,丰富艺术家自我的情感。   庞熏一生的艺术作品与文章都充斥着浓烈的深情。   早年的作品在视觉语言上大胆探索,表现力度强,视觉冲击感强,画面厚重冷峻,在深思中流露伤感。   中期的作品,清澈宁静,纯洁雅致,灵秀清新。   那些描绘苗族的水彩画,线条清丽,清幽永恒。   大面积的画面留白,为心灵留下了情感释放的空间。   在1946年的《背篓》一画中,可以看到人性之美、自然之美、工艺之美、图案之美、手工之美与劳动之美的完美融合。   庞先生1947年的庐山系列水彩风景,对树叶、树枝的描绘如此细腻,以草木之心来修补画家之心,造就画面之心可修补观者之心。   这里有宋画的文脉,有自然的清新,有美的生机,也有宁静的禅机。   庞先生后期的绘画,19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