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秸秆液化生物油合成聚氨酯材料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周宇光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大学
项目简介:
中国现有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每年产生的秸秆总量近7.4亿吨,约合3.7亿吨标准煤。除秸秆还田、畜禽饲料、工业应用外,约60%的秸秆可作为生产生物质能的原料。将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原料通过转化后,可成为制造生物质材料的良好来源。生物质材料是污染小、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可最大程度地取代塑料,节约石化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通常聚氨酯泡沫是通过重油等石化产品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目前生产聚氨酯消耗了大量石油资源,且难以回收再利用。聚氨酯密度较小、体积较大,造成了运输和加工过程的二次成本增加。使用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液化所得的生物油生产聚氨酯泡沫将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
生物质原料分解可得到木炭焦油、可燃性气体等高品位能源产品。美国、日本对该技术研究较为深入,主要集中在常压催化液化、微波液化制取生物油等。分析表明,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与石油中的某些成分相似,包含了几乎所有含氧有机物。此项工艺有望延伸生物质产业链,亦可被用做生产聚氨酯材料的原料,从而部分替代石化产品。
本项目拟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原料粉碎粒径以及液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及参数,研究由农作物秸秆液化所得生物油转化性能等的变化趋势,探寻优化反应条件。其次,通过调整生物油、填充剂、发泡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比例,制备不同性能的聚氨酯材料,并借助各种试验手段,模拟聚氨酯材料在使用中的环境条件,测定材料的热特性参数及动态力学参数,为摸清材料的使用条件提供重要参考。此外,通过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制备的聚氨酯材料的降解性能的影响,改进农作物秸秆的液化工艺及聚氨酯材料制备工艺,生产出降解周期满足要求且性能优良的材料。
通过本项目研究,最终可将农作物秸秆的液化产物转化得到生物油,并用来生产聚氨酯材料。这项技术将有可能部分替代现有聚氨酯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石化原料。为此,借助本项目提出的技术路线,可大量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增值利用,促进节能减排,减轻环境负担,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项目申请人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工学博士,曾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工程。申请人对秸秆常压液化技术、农业物料热特性及动态力学特性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参与了多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课题研究工作。
项目申请人所在课题组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物材料特性与制备加工技术”等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申请人所在实验室占地500余平方米,具备了开展农业物料及生物质产品合成加工及特性测试等相关研究所需要的大部分先进仪器设备,如动态力学分析仪、动态流变仪、纳米级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裂解-气谱-质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可以确保本课题试验顺利完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