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国当代建筑史新蓝图.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8月8日晚,在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绚丽的焰火中,将上演一场举世瞩目的盛大狂欢。   无疑,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鸟巢内的开幕式狂欢,同时也是北京当代建筑的盛大庆典。   培养中国自己的建筑师队伍近年来一系列重要建筑的落成,使北京建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外国建筑师为北京提供了具有学术意义的建筑设计方案,吸引了国人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库哈斯设计的新楼,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案,该方案将行政管理和新闻、广播、演播室和节目制作——即电视制作的全过程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电视传媒之城。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鸟巢,以纯粹的建筑语言构筑了新的体育建筑形象。   此外,福斯特设计的北京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院美术馆等,也都是世界一流建筑师为北京提供的颇具创造性的作品。   它们陆续建成,为北京增添了在世界当代建筑史上有影响的新建筑,使城市呈现更多的活力,并忠实地记录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下文明。   外国建筑师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这是大家很关注的事件。   因为这牵扯到中国城市面貌的改变,对中国建筑师来说又有个竞争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之后,北京重大项目招标中,大都是外国建筑师中标。   我想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外国建筑师和我们中国的老一代建筑师和新一代建筑师相比,他们有更丰富的国际经验,特别是超大型建筑的设计经验,他们的介入对整个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中标的外国建筑师有不少是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   1979年设立的普利茨克建筑奖是国际建筑界的权威奖项,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我个人则认为普利茨克建筑奖比诺贝尔奖更具当代性。   诚然,我们没有必要对普利茨克建筑奖盲目崇拜,但这批建筑师代表了世界建筑的当代潮流,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中国的建筑师为什么在国际重大竞赛中纷纷落榜?这又需要我们深思。   我们最好不要以狭隘民族主义的眼光来看。   中国老一辈建筑师为解决中国城市和乡村量大面广的建筑问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必将为历史所铭记。   但正像你不能指望中国足球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取金牌一样,对中国建筑师同样也不能要求过高。   有很多国际上著名的建筑师来北京搞设计,应该说是北京的一种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把北京所有的大建筑都交给外国建筑大师去设计。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一定的引导责任。   比如说办奥运,我们很多工程还是会请外国建筑师来做,要达到国际水准;但在重大项目的建设中,也应当注重培养中国自己的建筑师队伍。   新旧共存的出路在哪里?有的人可能会担心外国建筑师的作品破坏了北京的古都风貌,对此还是不要急于下结论,先反思一下历史。   1950年2月,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规划专家陈占祥先生合写《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他们建议早日决定首都行政中心区所在地,并请考虑按实际的要求,和在发展上有利条件,展拓旧城与西郊新市区之间地区建立新中心,并配合目前财政状况逐步建造。   保存旧城,另建新区,梁陈二公对发展北京建设做了详细规划。   可惜当年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致使北京市新旧建筑混杂,城市建设陷入两难境地。   这是当年有关领导缺乏远见留下的历史遗憾。   而在1963年,有关单位还做了故宫的改建规划方案,该设计方案要把故宫全部拆光、推平,重新盖大楼,今天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当时却确有其事。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北京的大部分城墙都被拆除了,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悲剧。   这一时期的历次政治运动,不仅摧毁了这些历史建筑,也摧毁了我们的精神,但精神还是可以重建的,城墙拆了就永远不能恢复,再复原就只能是制造假古董了。   20世纪80年代中叶,北京市提出要保护古都风貌。   到了1993年,北京市有关领导又提出夺回古都风貌的口号,措施却是幼稚可笑的,就是给大型新建筑加上大屋顶、小亭子和垂花门。   如果说前些年北京的建设存在问题的话,那么最严重的问题是北京城里有价值的古建筑拆得太多,又盖了两类很糟糕的建筑——复古建筑和平庸的现代建筑。   这才是北京建筑问题的最突出之处。   这20年国家发展很快,整个城市有了很大改观,当我们被全新的东西包围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漂浮,缺乏安全感。   因为现在的城市经过迅速的拆除和建设,我们会发现自己关于城市的记忆大面积丧失了。   比如望京就是一个让人恐怖的地方,那么大片的建筑,多少年了,我去那里,永远都会迷路。   所以我觉得就当前城市发展而言,新和旧的矛盾恐怕最为突出。   一个城市的新旧交替、共存或者平衡的出路在哪里?我倒觉得非常简单,甚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