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态与氯乙烯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风险-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论文.docxVIP

基因多态与氯乙烯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风险-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基因多态与氯乙烯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风险 中文摘要 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VCM)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 95%以上被用来合成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2009年全球氯乙烯总 产量为4000万吨,其中亚太地区占45.1%,而亚太地区主要生产商在中国。截 止2009年10月底,我国PVC产能达17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可见庞大的氯 乙烯职业接触人群的健康值得关注。 1987年国际癌症机构将氯乙烯划分为确定的人类致癌物,其致癌机制主要 是VCM中间活性代谢产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而启动致癌过程。同时世界各国对 其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进行了调整,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VCM的职业接触限值 多为lppm(2.79mg/m3),而我国自2002年起VCM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修订为10mg/m3,高于西方国家卫生标准数倍。在我国现行卫生标 准接触浓度情况下,氯乙烯能否对接触工人产生健康损害特别是遗传损伤有必要 进行探讨。毒物引起的遗传损伤与个体易感性有关,特别是与其代谢活化差异和 DNA修复能力不同相关,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其毒作用机制和进行健康风 险评估。 本研究以河南省某化工厂VCM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体检和染色 体损伤检测评价VCM接触工人健康状况,并通过VCM工人累积接触剂量的估 算评价VCM暴露和染色体损伤之间的关系,研究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与染色体 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为VCM职业卫生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通过VCM代谢 相关的代谢酶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及其与VCM致染色体损伤的关系研 究,寻找VCM致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生物标志,为阐明其毒作用机制和进行健 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累积接触剂量评估结果表明,氯乙烯作业工人接触累积剂量主要与接触时间 关系密切,年龄大、工龄长者,其累积接触剂量越高。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作为染色体损伤的效应指标,染色体损伤检测结果表明VCM接触组损伤情况显 著高于对照组,VCM暴露与染色体损伤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随着VCM 暴露量的增加染色体损伤率升高。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可以作为评价低浓 度VCM暴露的效应指标。 采用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BMD)法对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与染色体 损伤关系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男性和女性氯乙烯暴露总剂量BMDL分别为4.829 和3.449,表明在累积接触剂量达到BMDL值时将引起染色体损伤,该结果为我国 VCM职业卫生标准修订提供了参考价值。 应用PCR和RFLP技术对VCM接触工人的代谢酶基因和DNA损伤修复基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Poisson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各基 因多态位点及其单倍型与染色体损伤之间的关系。对氯乙烯代谢相关的酶类包括 ADH2、ALDH2、CYP2E1、GSTTl和GSTMl等基因,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 包括ADPRT、彳朋J,、hMYH.MGMT、OGGl、XPD和XRCCl等12个基因共 15种多态进行了检测,分析各多态及相关因素对微核率及染色体损伤风险的影 响。 多态检测方法研究中采用CRS.PCR.RFLP方法建立了ADH2(rsl229984) 位点的检测方法,此类方法可节约费用、节省时间和标本用量。该多态检测方法 的建立为类似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多因素Poisson逐步回归分析氯乙烯接触组微核危险因素表明ADH2、 ALDH2、ADPRT,OGGJ,、XRCCl399、XRCCll94和XPD751为影响因素。携 带ADH2 GG基因型的个体微核率要比携带ADH2 AA基因型的个体低;携带 ALDH2A等位基因的个体相对携带ALDH2 G等位基因的个体微核率显著增加; 携带ADPRT C等位基因的个体相对携带ADPRT T基因型的个体微核率显著增 加;携带么饱,GG基因型的个体微核率要比携带么船J TT基因型的个体低;携 带XRCCl399A等位基因的个体相对携带XRCCl399 G等位基因的个体微核率要 显著降低;携带XRCCll94 CT基因型的个体微核率要比携带XRCCll94 CC基因 型的个体高;携带XPD751 AC基因型的个体微核率要比携带XPD751 AA基因 型的个体低。染色体损伤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氯乙烯作业工人 中携带有ADPRT T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染色体损伤的风险较高,与携带ADPRT TT基因型个体相比的危险度为OR(95%CI):1.93(1.21.3.08)。 单倍型分析结果提示在调整年龄,性别,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