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在小学音乐的作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音乐在小学音乐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出台,是我国音乐基础教育改革史上全新的理念成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物。虽然这一实验稿摒弃了过去一直以来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的知识本位、学生接受式学习等弊端,在引进西方音乐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开始注入和强调“学科综合”的新理念,但基础音乐教育还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非艺术化的音乐教学倾向。基础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只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是辅德、益智等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像、创造等审美体验,忽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而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1]同时教学形式和手段过于注重形式化,教学过程太过于花哨,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实质性的内涵。笔者在本科学习期间,曾在宁波市级实验小学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实习工作,分别担任过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的音乐课程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看到老师们都在积极践行着“学科综合”这一新理念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她们将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不同学科穿插于小学音乐课堂之中,但却并未得到应有的效应,其结果却使音乐教学内容呈现出过度综合的态势,并且愈演愈烈,最后甚至演变成了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美术课,如在介绍刘天华二胡名曲《空山鸟语》时,整堂课竟然全部采用了美术课的教学手段,从头至尾让学生听着曲子作画,俨然成了一堂美术课;还有的老师在上《渔舟唱晚》时,竟将筝曲作为背景旋律,大篇幅的讲解此曲的来历以及对于《腾王阁序》的诗句解读,成了地地道道的语文课。如此,其他学科成为了音乐课教学的主导内容,导致小学音乐课缺少音乐性。(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原则倾向。认为音乐知识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音乐知识作为音乐审美和音乐兴趣培养的基础,是无论歌曲演唱、弹奏器乐、音乐鉴赏还是音乐创造活动都必需的理论依据,甚至有人提出“编写一套行之有效的带有视唱练耳内容的音乐教材势在必行”“必须在小学阶段就打好基础”。[2]在“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呈现出学科地位偏斜的倾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显露出“喧宾夺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凸显出音乐艺术学科特性,而是采用了与其它学科相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例如在讲解像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等理论知识时,笔者就曾见到有老师仅采用语言口述的方式来做讲解,而并没有用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具体音乐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伴演着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着重于传授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学生在自身技能之外对音乐的感想和表达。音乐教学模式单一,过于注重理论化的教学手段,而缺乏实践性,轻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三)教学内容专业化的倾向。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现行的音乐教材在体例编排上强调逻辑安排;在内容要求上过分追求系统、全面,致使各类音乐知识分割成条状分布,而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整合,致使学生接触到的只是孤立的知识点;在难度上又超出了义务段学生的现有音乐水平和接受能力。一段时间内,各式各样的“音乐实验班”“音乐加强班”曾成为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主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基本上沿袭了音乐学院附中、附小的模式,大大加剧了基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3]音乐课的教学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实施,实践的过程更要注重应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综合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那么,音乐课应该如何实践?实践的过程如何安排?音乐教材又该如何选用及编排?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摸索过程中,认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黎锦晖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蓝本,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借助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来解决、完善和提升小学音乐教育中所面临的现状。 二、黎锦晖及其音乐思想理念 黎锦晖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大师,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歌舞音乐之父,也是我国早期儿童歌舞音乐作曲家,他热衷于儿童音乐的创作以及儿童教育事业的研究,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是为了配合当时的“推广国语教育”而创作的,他共创作了儿童歌舞表演曲24首、儿童歌舞剧共12部,这些音乐作品均取材于儿童生活,是用充满爱心和美的形式的神话和寓言故事创编成集舞蹈、诗歌、故事、音乐、游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来对儿童进行施教,因为这完全符合儿童好动的身心特征,并且充满童趣,深受儿童的喜爱,他的儿童作品在当时享誉全中国。在其儿童音乐作品中大都蕴含着“美、善、真”的教育理念,重视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广泛运用。(一)“爱”的宣扬。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通过“爱”的描述向少年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其作品中“爱”的内涵丰富,构思巧妙,用少年儿童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形象而生动地进行表达:如歌舞剧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