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菌痢感染性腹泻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菌痢感染性腹泻防治.ppt

慢性菌痢 慢性迁延型: 急性菌痢后,病情长期迁延不愈,长期反复腹痛、腹泻,可有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可长期间歇排菌。 慢性菌痢 急性发作型: 有慢性菌痢病史,各种诱因如饮食不当、受凉、劳累等均可导致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慢性菌痢 慢性隐匿型: 1年内有急性菌痢史,近期临床无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检肠粘膜有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辅助检查 血常规:急性菌痢表现为感染性血象,慢性病人可有轻度贫血。 大便常规:典型痢疾粪便中无粪质,量少,粘液脓血便,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白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大便培养:确诊依据。 诊 断 Diagnosis ? 夏秋季发病 不洁饮食史 菌痢病人接触史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诊断标准 WS 287-2008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 2008年2月28日通告 2008年9月1日实施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 .1流行病学史 病人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1.2 临床表现 1.2.1 潜伏期 数小时至7d,一般1d~3d。 1.2.2 临床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1.2.3临床分型 1.2.3.1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 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1.2.3.2 急性轻型(非典型)菌痢 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1.2.3.3 急性中毒型菌痢 1.2.3.3.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常伴有腹痛、腹泻。 1.2.3.3.2 脑型(呼吸衰竭型) 脑水肿甚至脑疝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 1.2.3.3.3 混合型 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 1.2.3.4 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 1.3 实验室检测 1.3.1 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 1.3.2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2.诊断原则 2.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 2.2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 3.诊断 3.1 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它原因引起的腹泻者。 3.2 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3.1、3.2和3.3.1,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腹泻。 3.1流行病学史和3.2临床表现 3.3.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 3.3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3.3.2 。 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4.鉴别诊断 4.1 急性菌痢 需与急性阿米巴痢疾、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其它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急性阑尾炎、肠套叠及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等相鉴别。 4.2 慢性菌痢 需与慢性阿米巴痢疾、结肠癌及直肠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 4.3 中毒型菌痢 。 4.3.1 休克型 需与其它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相鉴别。 4.3.2 脑型 需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其他小儿高热惊厥相鉴别。 感染性腹泻 腹泻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腹泻病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和失能调整寿命 年损失的首位或第二位原因 ? 急性腹泻是中国儿童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 每年发病8.36亿人次,其中2.94亿人次为5岁以下儿童 – 发病率:—2.5(0.86-3.9)人次/儿童/年 – 死亡率:—1.22/1000 我市丙类传染病的首位 ? 主要病原为病毒,次之为细菌和寄生虫 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史 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