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虹口高级中学 汪艳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挑起侵华战争的原因。知道黄海海战、《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战争的经过。理解《马关条约》对中日两国的影响及对远东国际格局的间接影响。 2.认识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战争的结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通过对黄海海战等史实的学习,认识邓世昌、林永升等爱国将士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的气概以及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事迹。 3.通过归纳甲午战争的结果,分析这场战争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理解和分析《马关条约》对日本、东亚国际格局的影响。 说明: 1.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还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双重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故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促使日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推进了现代化进程,也对其周边国家和中国构成了极大威胁。甲午战争改变了列强在远东原有的均势,是日本在争夺东亚的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样的分析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可结合相关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马关条约》对日本、东亚国际格局的影响。故以此为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两次鸦片战争过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国攫取到越来越多的权益。中国的近邻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国势渐强 两次鸦片战争过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国攫取到越来越多的权益。中国的近邻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国势渐强,扩张野心也随之膨胀。 2.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一)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战争的根本原因) 图片一: 【看图思考】你能不能在地图上按顺序圈出日本大陆政策涉及国家或区域? (答案)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世界(养成学生历史学习与地理知识的结合。) (二)列强对日本侵列扩张行为所持默许或纵容态度。 (三)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呢便发动侵略提供了契机。(战争的直接原因) (四)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无认真备战。 材料一 1892 1892:23万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1892:41% 1890:31.6% 1881:16.6%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作为他的假想敌,伺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请根据材料归纳日本扩军备战的情况。 (培养学生关注历史数据,注重用史实说明问题的严谨治学态度。) 3、甲午战争的经过 【问题一】: 【问题一】: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国王请求派兵入朝。日本以什么为借口乘机出兵朝鲜? 保护使馆和侨民 【问题二】:日本不宣而战,突袭中国运兵船,向驻守清军发起攻击。请在图中指出日本蓄意挑起战争的地点。 牙山口外丰岛海面 【问题三】:请你在教材文字中划出主要战役及其战役地点。 ( (答案) 【问题四】:看上图回答 根据图片标示的战争进程,你能分析得出日本对战争的推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答案)战火从朝鲜本土向中国海区推进,进而推进至中国陆地。日本的侵略计划、部署严密、步步推进。这种咄咄逼人的侵略气势与前边分析的战争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如大陆政策、列强默许、中国疏忽备战等)。 材料一:黄海海战资料(选自教材《名家史论》)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重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与角逐。……五个多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战争的全局。说的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回答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黄海海战?(可从这次海战的形式、内容及后等方面分析) 材料二:“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 材料三: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请回答: (1)郑观应的诗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2)材料2中的“他”是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他”是否有活下来的可能? (3)请你替材料2中的“他”回答做出上述举动的想法是什么。 (4)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钦佩;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的牺牲应该避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