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PAGE PAGE 4 7 *李清照词两首 一、课外阅读 (一)(2018·吉林实验中学高二期中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词的上片描述了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 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 向往。 D. 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 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解析:A  “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的芭蕉,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2.有人评论: 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做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要求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来简要分析,首先抓住关键词“北人”,“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李清照此时已是漂泊沦落之人,“北人”正切合此时的身份和心境。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答案: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导致的不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②似吾乡。 【注】①此诗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商州时。②原树:原野上的树木。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表现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时悠然自得的心态和浓厚的游兴。 B.颔联上句从听觉入手,下句从视觉入手,从耳闻、目睹两方面描写了商州山区的景色。 C.尾联下句写到眼前的事物景色很像自己的家乡,这使得作者身在异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得到了慰藉。 D.颈联采用了对仗的手法,用“胭脂”与“白雪”相对,突出红色的鲜艳和白色的纯洁。 解析:C “这使得作者身在异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得到了慰藉”理解错误。“何事吟余忽惆怅”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传神地反映出了诗人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 4.山峰本来就不能说话,作者为什么还要说“数峰无语”?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数峰无语”,暗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峰的宁静更加突出。 答案:①不说山峰寂静而说山峰无语,颔联用前一句的动衬托了山峰的静,从反面表现了暮色中山峰的宁静;②这样写仿佛山峰原来能语,而此刻无语,这是暗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峰的宁静更加突出,富有情趣。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①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①赵彦端:宋代词人。几十年从宦生涯,飘泊流离。这首词大概是在晚年旅途上所作。管倅是他的友人。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在飘泊途中相遇,可谓“他乡遇故知”,可惜相聚短暂,转眼离别。“何遽”二字意思是“多么匆促”。 B.好友重逢理应畅叙离情,却不能如愿。聚散匆匆,怎能不伤怀、悲切,只能唱一曲《阳关》以遣情怀。 C.词人与友人都是命运不能自主的“行人”,羁旅他乡,又无奈离别,愁绪无边。“更”字道出愁怨之深。 D.本词借对与友人相遇又分别的描绘表现了文人仕宦坎坷悲惨的命运,全词情感悲凉幽怨,给人低沉压抑之感。 解析:D “仕宦坎坷悲惨的命运”无中生有。“全词情感悲凉幽怨,低沉压抑”不准确,词中“故人相遇情如故”表现了故人相遇的喜悦,可见全词并非尽为低沉之氛围。 6.最后两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句出现在全词结尾,又是写景句,因此手法上应想到以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