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淋巴囊裂的裂底有前庭水管外口,通骨性前庭水管,它的另一端通前庭。 骨性前庭水管中有膜性前庭水管与同名小静脉,膜性前庭水管又称内淋巴管,系沟通内淋巴囊与椭圆球囊管。 内淋巴囊裂中容有内淋巴囊。 内耳的淋巴 内耳门向外通入内耳道,内耳道以一垂直骨板(内耳道底)与内耳相隔并封闭。其内有前庭神经、蜗神经、面神经、迷路动脉静脉通过。 内耳道底被一小平镰状嵴(横嵴)分成上、下两部,每部又分前、后二部分: 下部后份-前庭下区,有至球囊的神经通过。 在此区之后有一单孔,有至后半规 管的神经通过。 下部前份-蜗区,有螺旋状孔列,有耳蜗神经 通过。 上部后份-前庭上区,有至椭圆囊及上、外半 规管的神经通过。 上部前份-面神经管区,有面神经管入口。 颞骨的解剖 颞骨的解剖 颞骨是人体中最复杂、多变异的颅骨。 具备开展耳外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有二: 一是 硬 件 即具有分辨率高,清晰度佳的耳显微手术 镜;专用可冲冼的耳科手术电钻。 二是 软 件 手术者熟悉并掌握颞骨的应用解剖学。 颞骨为一复合骨块,分五部: 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部 (一) 鳞部(颞鳞) 可分二面及边缘: 鳞部内侧面(大脑面):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沟 鳞部外侧面(颞面):颞肌附着,颞中动脉沟 颧突根部扁宽,分前、中、后三个根: 前根―关节结节 中根―关节后突(盂后结节) 后根―颞线起始部 乳突上嵴:是从颧弓根部向后至顶切迹之间呈嵴状的弧形骨线,是乳突上部的一段颞线。它是乳突手术时确定鼓室顶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可作为颅中凹底高度在颅外的标志。 道上棘(Henle氏棘、外耳道后上棘):是骨性外耳道口后上缘处的一骨性小突起。 A 道上棘处相当于鼓窦的外侧壁,它是乳突手术时常寻找鼓窦的标志。 B 道上棘向深部的投影,由浅而深依次可遇鼓窦、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内淋巴囊。 C 道上棘也是确定颅中凹的标志。 道上棘 外耳道上三角 (Macewen氏三角) :是乳突上嵴、外耳门后方延长线、道 上棘之间的一浅凹。该处骨面含有多数小孔,为导血管经过之处,又称为筛区。 外耳道的前上方有外耳道前上棘及嵴前沟。 耳颞神经鼓室支由嵴前沟穿出,为鼓室手术时 注射麻药的部位。 (二) 鼓部 位于鳞部下方、乳突前方及岩部外侧。 鼓部又称鼓骨,为一“U”形薄骨板,构成外 耳道的前、下、后壁的一部分。 鼓盖下突前方有岩鳞裂,后方有岩鼓裂(有鼓 索神经、鼓室血管经过)。 面神经垂直段紧靠鼓乳裂之内侧,是乳突手术 中确认面神经之有用标志。 鼓部鞘突 (茎突鞘) 鼓部内侧端有: 鼓环 鼓沟(鼓膜附着) 鼓切迹(又称Rivinus氏切迹,鼓膜松弛部即 附在此切迹处的颞骨鳞部上) 鼓大棘 鼓小棘 (三) 茎突部 茎突起于颞骨鼓部鞘突之后,茎乳孔的前方, 细长形突起。 茎乳孔为面神经管的下口。 茎突有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及茎 突舌骨韧带附着。 (四) 乳突部 位于颞骨之后下方,外耳门之后方。 外面粗糙,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与头最长肌 之肌腱附着处,有乳突孔。 经乳突孔的乳突管是乳突导血管的骨性隧道,有乙状窦和耳后静脉之间的导静脉、枕动脉乳突支通过,经乳突进路的手术常遇到乳突导血管。 乳突尖部的内侧有乳突切迹,有二腹肌后腹附 着。切迹前端有茎乳孔,内侧伴行枕动脉沟。 乳突内面为乳突小房,乳突窦(鼓窦、乳突腔)。 乳突窦前上方为乳突窦入口(鼓窦口),可见砧骨短突。 鼓窦口内侧界为外半规管凸,面神经鼓室段在外半规 管凸下方转折形成锥曲,向下移行为垂直段。 乙状窦颅外标线:在顶切迹与乳突尖间之间的一直线,它标志着乙状窦在颅内之走向。顶切迹与乳突尖分别为乙状窦上膝与下膝的颅外标志。 (五) 岩部(锥体) 位于颅底,介于蝶骨、枕骨之间 内耳迷路位于岩部内 有一尖、一底、三缘、三面 岩尖:与蝶骨大翼根部、蝶骨体及枕骨底部构成 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开口于破裂孔。 岩底:朝向后外方,与鳞部、乳突部、鼓部融合。 岩部三缘 上缘:最长,其上有岩上窦沟,内容岩上窦。 后缘(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 14T 2122—2020地质灾害调查规范.pdf VIP
- 高速铁路的养护维修—高铁精密测量控制网.pptx
- 俄语学法指导八年级全一册答案.doc VIP
- 4.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湘教版2024).pptx
- 卫星互联网行业报告: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应用.pptx VIP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钻井井场设备设施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清单.pdf VIP
- 09SMS202-1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混凝土模块砌体)清晰版建筑工程图集 .docx VIP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资料.ppt
- TGSS型水平刮板输送机.doc VIP
- 医学ppt--肥胖心血管疾病.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