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导学案 教师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导学案 教学课题 品质 约翰·高尔斯华绥 主备教师 学习目标 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5、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曾在牛津大学读法律,后放弃律师工作从事文学创作。30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直到1904年《法利塞人》出版,才引起社会关注。1906年,高尔斯华绥完成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获得广泛好评,他也因此被公认为英国第一流作家。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以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以及盛极而衰的历史。他的作品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讽刺辛辣。 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背景探寻 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清苦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高尔斯华绥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那种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在1911年写出了《品质》,小说热情的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贵品质,对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说故事平淡,语言朴素,通篇无惊人之笔,然而就在平淡和朴素之中,蕴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作者着重刻画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在工作上,因而结局只简单几笔,就足以激动人心。格斯拉饿死前精工细作了最优质的鞋子一节,表现了劳动者对自己技艺的深厚感情,尤为感人。 学习该小说,重点通过人物格斯拉的言行,挖掘出人物的内存品质,揭露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商业诚信危机。 二.自主学习 1、注音 沁(qìn )人心脾 靴( xuē )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 )账 趿(tā )拉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2、释义 簇新: 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一爿:量词,商店、工厂等一家叫一爿。 趿拉: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奥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象讲。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四.合作探究 1、重点语段品读 (1)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明确:靴子还能有“灵魂”?谁见到过这“靴子灵魂”?恐怕都只有双肩一耸、两手一摊,无从回答。但是如格斯拉能从作品中走出来的话,他一定会大声地争辩:“不,先生们,靴子是有灵魂的,它就在鞋匠的心中!”高尔斯华绥笔下的鞋匠是一个最渺小不过的小人物,但一旦赋予他“靴子灵魂”的见证者,那么可以说他比任何英雄伟人都还要来得伟大,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可以压倒世上一切人。从这个词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把格斯拉这个形象和他的职业、他的精神糅在一起了,使人们无法把他从中分离出来,甚至连他的外貌也与靴子紧紧地连在一起。 (2)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明确:“潜在因素”是指对自己做靴工艺和真诚待人品质的自信以及对做劣等靴子的人的蔑视。“没有……也没有,……连……也没有……”极尽铺陈,从此句可以看出格斯拉兄弟是手艺精湛、品质高尚的人。 (3)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在什么指望,但有一天晚上靴子送到了。我打开包裹,把四双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双一双地试穿这几双靴子。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在那双城里散步穿的靴口里,我发现了她的账单。单上所开的价钱与过去的完全一样,但我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在四季结账日以前把账单开来的。我飞快地跑下楼去,填好一张支票,而且马上亲自把支票寄了出去。 明确:账单的变化,预示着不祥。不到四季结账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