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汉语上册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尔津县初级中学2014_至2015_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汉语》教案(供双语班使用) PAGE \* MERGEFORMAT22 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 名 称 第一课 第十一位 课文2 题目 轻轻的放下教鞭 教研组长签字 授课周次 第一周 教 学 用 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提前预习词语及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在课堂上解释词语并模仿造句,并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 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文章主旨,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2. 课文一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课文二侧重于阅读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并展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一、课文二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 2.让学生们总结课文中心主旨,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词语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你最难忘记的老师是哪一位?为什么你还记得她?(学生举手回答)说得好,因为她有一种奉献精神,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位这样的具有奉献精神的女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第一课第十一位? ?? 二、自主学习,学生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并随堂模仿造句。(出示课件) 规定 绝症 扛 心寒 偏远 代课 等待 回荡 纯真 接班 三、联系已学过的词语或词语解释,掌握下列词语,并口头造句。(出示课件) 陆续 总之 整整 好奇 无奈 意外 当初 终究 断言 说法 齐刷刷 距 成文 实在 融洽 挽留 蕴含 四、全体学生齐读词语,每个词语读3遍。 五、 比较学习同义词。(出示课件) 瞬间(名)shùnjian 顷刻qingke(名) 顿时dunshi(副) 三个词都表示极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说明极短时间内发生的动作、事件,区别在于: 瞬间:有:“一眨眼之间”的形象色彩,多用于书面语,可以直接说明或用“在……瞬间”的形式,说明动作在转眼之间完成/发生. 飞机飞上天,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汽车即将撞上电线杆的瞬间,他把车刹住了. 顷刻:会有“一下子闪过去的时间”的意思,多用于描述过去的事情发生在很短时间内。常与“间”、“之间”搭配用于句首。 顷刻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大火冲天而起,室内商品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顿时:作为副词,不能与介词“在”、方位词“间”、“之间”搭配,只能用于后一句的动词前,表示过去的某个动作或情况有急剧变化。 他一出学校,步子顿时快了起来。 他的话语刚落,会场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 六、做一课三练课前预习一、二、三。 课堂小结与反思 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预习作业 熟读课文,利用句子提示中的词语模仿造句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课文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一、各组选派代表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学生写在听写本上,听写结束后左右同学交换本子现场打分,每组选派一名学生纠正黑板上听写错的词语,并现场打分。。 二、导入新课 课文中讲的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环境十分艰苦,几十年来,一批批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茁壮成长,却永远只有第十一位教师在这里任教,这是为什么呢? 1. 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遍; 2. 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错误的地方。 三、带着问题小组讨论、总结。老师补充总结。 1.这所小学校为什么一年内走了七八位教师? 2.代课教师和孩子们相处得怎么样? 3.代课教师是怎样理解孩子和家长的心情的? 4.听到孩子们背诵的声音,开课老师回头看到了什么? 5.男教师为什么说“这是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 四、句型学习 1. 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她留下来了。 不知————(表示不肯定的口气陈述某件事) 学生模仿造句 2. 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那是啊!——(感叹句,表示对某一件的感叹) 学生模仿造句 五、做课后练习、一课三练题。 课堂小结与反思 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 抄写课文或背诵课文第六 自然段 预习作业 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课文1深学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