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质构造与区域成矿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中部 ,东及东南紧邻中国 ,南接塔吉克斯坦 ,西连乌兹别克斯坦 ,北与哈萨
克斯坦为界 ,面积 198 500 km2 ,东西长 900 km ,南北宽 410 km 。吉尔吉斯斯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之 一 ,海拔均在 500 m 以上 ,其中一半以上地区的海拔高度在 1 000~3 000 m ,超过 1/ 3 地区的海拔高度在 3
000~4 000 m ,其东北部属于天山山脉西段 ,西南部处于帕米尔2阿赖山脉中段 。吉尔吉斯斯坦的最高山峰 为中吉边境的波贝达 ( Po beda) 山峰 (中国称汗腾格里峰) ,海拔 7 439 m 。最大的湖泊是伊塞克 ( Issky) 湖 ,面 积 6 236 km2 ,也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中部阿伦河是贯穿全国东西的内陆河 。全国年降水量为 200
~1 000 mm ,属于大陆性气候 。吉尔吉斯斯坦系统的地质工作起始于 1930 年 ,现己完成全国中 、小比例尺 地质填图和相应的物探 、化探工作 ,并发现 1 000 多处矿产地 ,地质工作程度在中亚地区算是较高的 。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天山构造带上 ,区域构造方向呈近东西向展布 ,其地质演化历史较长 ,最早可追到中 古太古代 ,并且明显地分为前中生代和中新生代 2 个阶段 ,前者地质构造复杂 ,组成了天山山脉主体 ,后者相 对单一 ,分布于山间盆地中 。吉尔吉斯斯坦前中生代通常依据近东南向的尼科利夫 ( Nikolaev) 断裂和阿特 巴希2伊尼尔凯克斯基 (At bashy2Inylchekskiy) 断裂 ,自北向南分为北天山 、中天山和南天山等 3 个主要构造 带 ,同时又以 N W 向的特拉斯2弗加恩斯基 ( Talas2ferganskiy) 断裂将上述各带分割成东 、西 2 部分 。现将前 中生代 3 个构造带的基本特征介绍如下 (图 1) 。
图 1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构造分区与成矿分带示意图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656矿床地质2008 年北天山构造带 :位于吉尔吉
656
矿
床
地
质
2008 年
北天山构造带 :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 ,北至国境线附近 ,南以尼科利夫 ( Nikolaev) 断裂为界 。北天山
构造带前寒武系较发育 ,其中太古界 —古元古界主要为角闪岩 、片麻岩 、混合岩夹榴辉岩以及石英岩和大理 岩 ,与花岗2绿岩带的产物较比相似 。中下里菲系以为千枚岩 、页岩和灰岩为主 ,夹流纹岩 、英安岩及其玢岩 和凝灰岩 ,最大厚度达 7 000 m 。上里菲2文德系下部为页岩 、砂岩 、粉砂岩和灰岩 ,上部为流纹岩 、英安岩和 英安玢岩 ,最大厚度 2 000 m 。按照沉积特征 ,里菲2文德系应属于克拉通后的盖层 ,并具有 2 次沉积2喷发旋 回 。寒武纪 —中奥陶世 ,各处有所差异 ,大部分地区以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为特征 ,主要为辉绿岩 、辉绿玢 岩 、细碧岩和凝灰岩 ,夹砂岩 、页岩 、灰岩和碧玉岩 ,最大厚度达 4 000 m ,不整合在前寒武系之上 ,从岩石组 合看它属于岛孤带产物 。而在西北部则发育一套含黑色燧石扁豆体的灰岩和白云岩 , 于元古界之上 , 厚
1 000 m左右 ,属于弧后盆地沉积 。据此 ,人们认为早古生代北天山是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岛弧带地质环境 。 晚奥陶世 —志留纪 ,受晚加里东运动影响 ,弧后盆地闭合 ,岛弧带拼贴在古陆边缘 ,并伴随有大规模花岗岩类 侵入 ,岩体基本上呈近东西向分布 。上古生界分布局限 ,仅于北天山的中东部 ,其中除中2早泥盆世有小规模 中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喷发外 ,基本上以碎屑岩沉积为主 ,其下部为红色杂砂岩 ,厚 300~600 m ,上部为砾岩 、 砂岩 、粉砂岩 ,夹薄层状灰岩 、凝灰岩 ,厚 1 500~5 000 m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这套岩层为裂谷环境下的产 物 。二叠纪晚期 ,受华力西构造运动影响 ,北天山又发生一次偏碱性岩浆侵入作用 ,但其规模逊于加里东期 , 而这 2 期岩浆活动与区域成矿作用都有密切关系 。
中天山构造带 : 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中部 , 尼科利夫 ( Nikoleay) 断裂与阿特巴希2伊尼尔凯克斯基 ( At2 bashy2Inylchekskiy) 断裂之间 。中天山构造带 ,前寒武系以元古界为主 ,分布零星并多呈断块出现 ,其中 ,新 元古界主要为片麻岩 、结晶片岩 、角闪岩和大理岩 ; 里菲2文德系下部为长石砂岩 、流纹斑岩和凝灰砂岩 ,厚
2 000 m ,上部为砂岩 、页岩 、粉砂岩和类冰碛砾岩 ,夹赤铁矿和磁铁矿薄层 ,厚 750~3 500 m 。寒武纪 —早志 留世以陆源碎屑岩沉积为主 ,下部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