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怨”评诗——钟嵘诗歌批评的一个视角.pdfVIP

以“怨”评诗——钟嵘诗歌批评的一个视角.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诗品》是齐梁时期杰出的批评家钟嵘撰著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诗 歌理论批评著作。他评论五言诗人123家,考辨源流,定其品第,其 内容或方法,都具有独创性。细读《诗品》上中下三品,可以发现钟 蝾对“怨”这一诗歌批评内容的重视。本文拟就此现象出发,梳理“怨” 的概念在诗学上的确立与发展,并立足于各相关作家作品,探索钟嵘 以“怨”评诗的丰富内涵及其理论意义,从而揭示汉魏六朝诗歌创作 和审美倾向的变化,已由重视诗教逐渐转为更多关注作家个体性情。 这是中国诗歌史上颇有开创意义的一大进展。 本文第一章从《诗品》的序、正文三品的排列情况分析了诗品对 怨诗的重视,对“怨”的强调及其意义。首先,纵观《诗品》上、中、 下三品,仅上品12家中就有5家直接以“怨”评之,中品直接以“怨” 评之者有秦嘉、秦妻徐淑、郭泰机、沈约等4家,X羌一家直接以“怨” 评之者。由此可见,从“上品5家,中品4家,下品无”这样不轻易 以“怨”许人的情况看,钟崃不仅是重视“怨”的,而且把它放到相 当高的地位上。其次,《诗品》序中极力推崇的8个事例,其中有7 例是与“怨”有关。最后,在《诗品》序中,钟嵘作为“五言之警策” 例证的诗歌也多为怨诗。可见钟嵘对“怨”的推崇。 第二章从语源学的角度对“怨”作为诗歌批评的一个概念进行界 定,并溯其源流。综合各语言学家的解释,说明“怨”是指人的心灵 受到压抑,情绪得不到宣泄的困顿无以释怀的内涵。对孔子以降直至 刘勰对以“怨”评诗的理论作一梳理,探讨了“怨”在诗学批评中传 统形成与发展。孔子的“诗可以怨”被汉儒解释为怨刺上政,说明那 时的诗教观;屈原以芳草美人自况,以自慰失意,他可说是“哀怨起 骚人”的典型:处于文学自觉时代陆机的提出“诗缘情”的纯文学主 张,而这“情”自然包括了怨情。于是诗歌创作渐渐离开儒家诗教, 摆脱对政治的依附而独立发展。刘勰亦有“蚌病成珠”的说法,认为 好的诗歌是郁结和发愤的结晶。 第三章第一节结合具体作品,详细分析了《诗品》中直接以“怨” 批评的各家作-曰·,蜘l古埒有精人类兆通的群体的悲裒,io|出而诗歌最得 哀怨;李陵和秦嘉夫妇因个人身世经历凄惨,表现在诗歌中显得凄怨 哀婉l班婕妤《团扇》短章绮怨;曹植诗歌继承诗经的温柔敦厚和楚 骚的怨愤激扬,形成雅怨之风;左思的咏怀之诗“典以怨”;郭泰机怀 才不遇。寂寞孤怨:沈约诗歌清新幽怨等。第二节概括了“怨”作为 诗学批评范畴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孔子的诗论中,汉代时成为解释儒 家诗教观的重要用语,~路走到了钟嵘手里成为标举诗魂铲吟咏情性”, 重视抒发怨情的旗帜。从中体会钟嵘诗歌批评“怨”的丰富内涵及其 理论意义。虽然同是“怨”诗,但各家所怨不同,故而品藻不同。这 是因为诗人自身际遇不同,个性精神不同,抒情手法不同造成的。钟 嵘以“怨”评诗时是充分认识到这点。 钟蝾重视以“怨”评诗,乃是对前贤们的继承和扬弃,是诗歌理 论发展中的一大进步。《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主张倾向性深刻地影 响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 以“怨评诗 ——钟蝾诗歌批评的一个视角 导言 钟嵘《诗品》是中国齐梁时期为杰出的诗歌批评著作,为百代诗 话之祖。它评论汉魏至齐梁的五言诗人123位。,考辨源流,定其品第, 以其“妙达文理”圆、“思深而意远”@的特征与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 并称六朝文学批评史上的双壁。 前人对《诗品》研究颇多。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已有相当数量 的著作和论文问世。其研究大抵可分两类:一是对诗品的注释或译注, 一是关于诗品中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上:《诗 品》的批评标准问题、“滋味说”问题,《诗品》中的诗人品第问题, 大都围绕陶潜、曹操的定品而论。较之以上问题的研究,学者对于《诗 品》以“怨”评诗虽有所涉及,但专论较少。本文拟就《诗品》中钟 蝾对“怨”的重视出发,追溯源流,揭示汉魏六朝诗歌批评以“怨” 评诗的变化,已经由重视诗教逐渐转为更多关注作家个体性情;通过 分析各相关作家作品,从中探索钟蝾以“怨”评诗的丰富内涵及理论 价值。 第一章《诗品》对“怨”的强调及其意义 首先。纵观《诗品》上、中、下三品,仅上品12家中就有5家直 接以“怨”评之(尚不论及与“怨”意思相近者)。其中包括开篇4 o学界有认为122、121位的说法.本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