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选择题
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中调、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AB [A项,通常以58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本词54个字,属于小令,可见《浪淘沙》多是小令。B项,“中秋节”表述错误,改为“中元节”。]
二、综合练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崖门谒三忠祠①
[清]陈恭尹②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注】 ①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三忠祠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②陈恭尹(1631~1700):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曾力图抗清复明,后隐居避祸。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句写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前人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
B.第三句虚写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借望帝的传说实为抒写亡国之痛。
C.“畏向苍苔读旧碑”明说自己惧怕诵读碑文,暗说自己因未能像英烈那样舍身明志、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也表明了诗人内心的伤悲。
D.五、六两句即景成对,客观叙事,是说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
E.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BD [B项, 杜鹃啼叫是实写。D项, 表达方式判断错误,属于主观的抒情议论。]
(2)结合“畏”字赏析此诗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对炼字的鉴赏能力。炼字,实质是对关键词语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的考查。一般说来,我们要先解释关键字词的字面含义,然后再说它的表达效果。“畏”是“害怕、惶恐”之意。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惶恐与害怕呢?联系注解,可知诗人是来凭吊英雄的,而且诗人一直力图抗清复明。因此,惶恐的原因是怕勾起故国之悲,而一“畏”字便把诗人的景仰之情与痛苦之意的矛盾心情展现了出来,也足见作者的爱国之情。
【答案】 从全诗看,尾联的“畏”,巧妙地将全诗的精神收拢,深刻反映出诗人拜谒“三忠祠”的触景生情和矛盾心态:仰慕先贤,本欲以先烈事迹砥砺品格,却又怕触碑感怀,读出内心更大的悲痛。可见一个“畏”字,包含了千言万语不尽之意,寄寓了无限苍凉凄楚之情。其“言外之意”便不难窥见——诗人以他人斟满之酒杯,浇自己心头之块垒,似乎是在咏怀古迹,凭吊先贤,实则是在发明朝败亡、江山易主之哀;以描写对文天祥等人的仰慕之情,来寄托自己身世家国之恨。一唱三叹,耐人回味,抒发爱国之情真挚、痛切而悲凉,无穷之意尽在“畏”字中。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浣花女
陆 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法不可违(共25张PPT).pptx
- 人教版必修一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3ppt).pptx
-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4ppt.pptx
-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ppt.pptx
-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pptx
-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共20张PPT).pptx
-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3张ppt).pptx
-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19张PPT).pptx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抗日战争(共20张PPT).pptx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共20张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