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意象艺术作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园意象艺术作用   在中西文学中,花园意象都是不容忽视的典型意象。   [1]在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的著名短篇小说集《长谷》1938尤其是其中的《菊花》和《白鹌鹑》两篇作品中,花园意象更是贯穿故事的始末,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点在现有的研究中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本文拟从叙事场景的设置、人物的刻画、意境的营造以及主题的深化四个方面探讨该花园意象的艺术功能,使读者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艺术审美效果,并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   一、叙事场景的设置在斯坦贝克的小说集《长谷》中,花园是女主人公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作品叙事场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菊花》短短的13页中,10页的叙事场景都是在花园里。   女主人公伊莉莎是一位膝下无子女的中年妇女,她的生活圈子就是她的家以及种着硕大菊花的花园。   在伊莉莎看来,菊花是其自我价值、理想和希望的象征。   但是,在其丈夫的眼里,菊花长势虽好、花开得虽大,却不如他种的苹果,因为菊花不能带来经济利益。   因此,在同丈夫缺乏交流的情况下,花园便成为伊莉莎的精神寄托。   但是,菊花园又限制了她作为女人的浪漫和梦想。   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有一种走出这片花园,获得被人认可的欲望。   后来她与补锅匠对话中,当补锅匠告诉她不管刮风下雨他都睡在大篷马车上,她羡慕地说我希望女人也能做同样的事情。   [2]9不料补锅匠却歧视地断言女人不合适过这样的生活。   [2]9面对补锅匠的质疑,她反驳道你怎么知道这不合适呢?你怎么能那么说呢?[2]9伊莉莎的反诘体现了她对当时女性被排斥在男性世界之外、被边缘化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这是其强烈女性意识的一种体现。   当伊莉莎把象征自我价值以及美好希望的菊苗送给补锅匠后,却发现她的菊苗被扔在路旁,花盆则被拿走。   在整个故事中,菊花的美象征了她的美好希望的存在,但最终菊苗被抛弃的命运却暗示了她的梦想的破灭。   伊莉莎细心经营的花园见证了她那难以言说的女性悲惨命运。   斯坦贝克匠心独具地选择花园作为其叙事空间,为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冲突提供了背景。   《白鹌鹑》中的玛丽也是一位极其热爱花园的女主人。   对她来说,花园是她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场所,是她伊甸园般的精神乐土。   在花园工作时,她觉得无比快乐。   [2]17她更把花园视为自己。   事实上,她嫁给丈夫,也是因为那花园似乎喜欢他。   [2]15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她都会自豪地谈论她的花园,就像在谈论她自己,甚至还会带客人去参观。   此外,花园也为两性的冲突对立提供了场所。   玛丽是如此深爱其花园,以致于没有她的允许,丈夫是绝不能进入她的花园的。   可令她没有意料到的是,当她兴奋地和丈夫谈论她的花园时,丈夫却显得一脸茫然,不感兴趣。   花园的美是纯粹的,同时也是隔绝的和排他的。   隔绝和排他体现了男女两性世界的对立,这种对立的局面的表象是女性对男性世界的排斥,实质上是男性占据社会统治地位以来对女性的压迫所造成的。   二、人物的刻画小说的环境描写应该为刻画人物服务,以揭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情感。   花园作为人物居住的环境或活动的场所,往往被视为人物性格的象征。   花园对人物的心理和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菊花》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巧用花园及其周围环境来映衬人物的特征,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在斯坦贝克的笔下,整个萨利纳斯谷被浓重的灰色冬雾笼罩住了,像一个封闭的罐子。   [2]1这样的环境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压抑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精神的压抑与束缚。   伊莉莎的家是一座窗明几净的农舍,由此可见伊莉莎是一位局限在家中,能力无法施展,只能默默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   就像休斯所说,伊莉莎除了房子和花园,她没有发挥创造力的地方。   [4]在花园侍弄菊花时,伊莉莎不时抬头关注丈夫同来自西部牛肉公司的两位男子的交流活动,可见她并不安于花园这狭小空间,而是渴望进入男性世界。   补锅匠来花园后为了讨活,假意赞赏菊花,之后带走菊苗,最后抛弃菊苗的过程,不正象征着伊莉莎冲出家庭藩篱的希望、期望和最后的绝望吗?小说结尾处,当伊莉莎发现她的菊苗被丢弃,她像个老妇人似的虚弱地哭着[2]13,更加深了读者对她悲剧命运的同情。   伊莉莎的眼泪既是自我惩罚,又是自我净化。   [5]通过花园意象,作者完成了对伊莉莎这个悲剧形象的生动刻画。   学者约瑟夫比茨认为《菊花》中的伊莉莎是从生活走进书中的最值得品味的人物之一。   [6]在《白鹌鹑》中,作者通过高度象征性的花园意象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在小说的开篇中,作者对玛丽的花园进行深入细致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