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信息1718-3教师成长与读书-福建师大二附中.DOCVIP

教科研信息1718-3教师成长与读书-福建师大二附中.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第3期 2017~2018学年 第3期 2017.10 电话编 350015福建师大二附中教研室编 电话邮编 350015 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2017-10-03 叶老师YP 摘自 中国教师报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扎实的学识,而扎实的学识与读书紧密相关。”她建议教师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 1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技能技巧是第二位的 我做了一辈子语文教师,所以我一看到“语文”就特别兴奋。今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语文教师小丛书”,我一拿到就感到有一点兴奋,好像有一种“归来”的感觉。 过去我读过《经典常谈》,朱自清先生所著,我读了很多遍。这一次,我读了《经典常谈》中陈文忠教授所作的导读,介绍了此书写作、阅读的背景和历史,感到非常受教育。 读书对于人的精神成长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教师。教师读书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什么叫教师?老百姓认为,教师就是读书人,就是读书先生。可见,读书对于教师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技能技巧是第二位的,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扎实的学识,而扎实的学识与读书紧密相关。 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稍微反思,就深感惭愧。因为早年求学,读书没有高人指点,主要靠自己摸索,几乎全凭兴趣爱好,无计划、无目的地翻阅。张之洞先生说:“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这段话非常好。读书是有门的,是有路的,随便读读是不行的。如果你真的是得门而入,就会事半功倍,终身有用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读书应该寻找一条正确的路,到底读什么书?年轻教师需要好好考虑。 2 书读到什么程度,身上就会有怎样的气质 我之所以后来还能够改行教语文,说实话还是因为在中学、大学里读过一点书。我是一个小说迷,可以整夜不睡来看《战争与和平》。那个时候想看这本书很难,因为没有钱买书,我借到了以后便很仔细认真地读,我满脑子都在想小说中怎么栩栩如生地刻画打仗的场面,特别是图库索夫的形象。又比如读《安娜·卡列尼娜》小说开头的那几句,作者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语句,了不起。 做了教师之后,深感自己读得太少,处处捉襟见肘,正如《礼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在这种自反自强的心情下,我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力求做到“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走这条丰富自己智力生活、用书中琼浆与醍醐滋养自己精神成长的、光荣的荆棘路。 我的读书座右铭是西汉刘向说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好像是药,善于读书了就可以治疗愚蠢、愚昧、愚笨。我书既读得不多,又不善读,故而至今未能“脱愚”。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只要跟教我的老师比,我就无比汗颜。教我高中的国文老师是国学大师黄侃的弟子,满腹经纶,教课娴熟洒脱而不拘泥,许多经典古文背诵如流,问不倒他。他连写作文评语都有文化含量,妙笔轻点,就能使文章归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读书学习,文化底蕴是极其重要的。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在灵魂,在精神世界的状况。教师工作质量的高下相当程度取决于他的精神世界的丰满还是贫瘠。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意义非凡。教师自己不躬身勤读,腹有诗书,志在高远,怎么挑得起对学生“三塑造”的重任?教师应该是读书人,是文化人,书读到什么程度,身上就会有怎样的气质,工作就会有怎样的气象。 我从教已60多年,一个甲子了,但是在上课的时候,仍然会感到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在教课时,有时候因为对这个问题钻研得很深所以能够一语中的,学生一下子就开朗了;有时候自己有一点含糊,总觉得好像没有讲清楚,讲过来讲过去,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提高教课的水平,就需要多读经典,多积累相关知识。 什么是教师?教师就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当然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太阳。教师心中没有太阳,怎么把阳光洒到学生的心中?经典就是点亮教师心中的明灯和太阳的。 我联想到杜甫研究专家冯至先生,他同时也研究歌德的十四行诗,并且自己创作十四行诗。他曾经讲道,要使自己狭小的心有一个大的宇宙。这个是很了不起的。 对于教师而言,心中除了自己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宇宙,首先要有学生。我记得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讲过,什么叫好人?好人就是碰到事情了,有60%想着别人的人。其实教师何止是60%,而是心中有70%、80%,甚至90%都想到学生了,教师都是大好人。 但是教师还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水涨船才高。所以说读经典其实是寻找智慧的源泉、人生的价值。我们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