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docVIP

gb1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5083—94     Motor vehicles—Seat systems—Strength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座椅系统(以下简称座椅)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N类汽车的座椅及其固定装置。   本标准不适用于折叠式的附加座椅、侧向座椅。 2 引用标准   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3 术语 3.1 调节装置   指调节座椅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并使座椅锁止在调节位置的装置。这种装置一 般包括纵向位置调节、垂直位置调节和角度调节功能。 3.2 限位装置   在折叠座椅,铰接式可翻转座椅上限制或调节座椅或靠背向前翻转的装置。 3.3 座椅质心   备有头枕装置的座椅,是指将头枕调到最高位置,座椅高度和角度处于设计 基准位置时的座椅总成的质心;对座垫和靠背分开安装在车身上的座椅,则分别 确定处于设计基准位置的座垫和靠背的质心。 3.4 折叠座椅   靠背、座垫铰接并可折叠在一起的座椅。 3.5 铰接式可翻转座椅   靠背和座垫总成相对车身可翻转的座椅。 4 强度要求   除M2、M3类车的乘客座椅外,每个乘员座椅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1 铰接式可翻转座椅、折叠座椅(包括靠背可调节座椅)必须装有自锁装置。 调节装置和限位装置应便于操纵。 4.2 通过座椅质心,分别沿水平向前和向后各施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力20倍的 力。座椅总成与车身本体不得分离。对可调式座椅,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座 椅保持原调节位置,在试验后允许失去调节功能。座椅背面如果有防止座椅后退 的结构件时,仅向前加载。另外,对于前向座椅,当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装在 座椅上时,施加上述向前负荷时必须同时按GB 14167中的规定对安全带的安装固 定点施加相应的力。   对铰接式可翻转座椅,通过座椅总成质心,沿水平方向向前施加相当于座椅 总成重力20倍的力;对折叠座椅(包括靠背可调节座椅),通过靠背的质心,沿 水平方向向前施加相当于靠背重力20倍的力,限制装置不得自动松脱和损坏。 4.3 当座椅总成承受一个相对于座椅R点为373N·m力矩的力时,对前向座椅, 该力水平向后,对后向座椅,该力水平向前,座椅骨架不应损坏并且座椅总成与 车身本体不应分离。对可调式座椅,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座椅保持原调节位 置,在试验后允许失去调节功能。 4.4 折叠座椅(包括靠背可调座椅),铰接式可翻转座椅承受以下的力,其限 位装置不得自动松脱和损坏。对前向座椅,通过座椅铰接或折叠部分的质心,沿 水平方向向前施加相当于座椅铰接或折叠部分重力20倍的力;对后向座椅,通过 座椅铰接或折叠部分的质心,沿水平方向向后施加相当于座椅铰接或折叠部分重 力8倍的力。 5 试验方法 5.1 将座椅按设计要求安装在车身上或模拟车身的试验台上。如果座椅上无适 当着力点,允许在试验项目不涉及的部位局部加强,加强杆的上端固定在同一根 水平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座椅调节机构连接件上尽可能靠前的部位,水平梁高度 应与座椅质心高度相同(见图1)。 5.2 座椅的座垫与靠背为分开式且分别安装在车身上时,应分别通过各自的质 心沿水平向前和向后施加相当于各自重力20倍的力(见图2)。 5.3 进行第4.3要求的试验时,对可调式座椅,应分别将座椅调到最后位置, 并将靠背锁止在设计角度的位置或者与此相当的设计角度位置(见图4)。 5.4 进行第4.4要求的试验时,其限位装置应预先固定好(见图3)。 5.5 分别按第4.2(见图1、2、3)、4.3条(见图3)、4.4(见图4)的要求逐 渐加载到规定值,并在该值上保持0.2s以上。加载速度不超过5mm/min。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二汽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小川、邢亚茹、胡建芝。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