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统频率响应函数 H(ω)、幅频特性A(ω)、相频特性φ(ω)分别为: 5.4.2振动的基本知识 基础激振时质量块相对基础位移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5-53 5.4.2振动的基本知识 4. 机械阻抗的概念 机械阻抗是在机械结构的动力分析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动态分析方法。 机械阻抗与机械导纳的一般定义为: (Z)= (M) = = 5.4.2振动的基本知识 5.4.3振动测量系统 1. 振动测量方法 名称 原理 优缺点及应用 电测法 将被测对象的振动量转换成电量,然后用电量测试仪器进行测量 灵敏度高,频率范围及动态、线性范围宽,便于分析和遥测,但易受电磁场干扰。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方法 机械法 利用杠杆原理将振动量放大后直接记录下来 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范围及动态、线性范围窄、测试时会给工件加上一定的负荷,影响测试结果,用于低频大振幅振动及扭振的测量 光学法 利用光杠杆原理、读数显微镜、光波干涉原理,激光多普勒效应等进行测量 不受电磁场干扰,测量精度高,适于对质量小及不易安装传感器的试件作非接触测量。在精密测量和传感器、测振仪标定中用得较多 2. 电测法振动测量系统 电测法测振系统的一般组成框图如图5-54所示 5.4.3振动测量系统 3. 测振传感器 ⑴测振传感器的类型 拾振器按振动测量方法的力学原理可分为惯性式(绝对式)和相对式拾振器;按照测量时拾振器是否和被测物体接触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拾振器;按工作原理分,则有压电式、磁电式、电动式、电容式、电感式、电涡流式、电阻式和光电式等等。 5.4.3振动测量系统 ⑵选择测振传感器的原则 选择测振传感器类型时,主要需考虑被测量的参数(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测量的频率范围、量程及分辨率、使用环境和相移等问题,并结合各类测振传感器的性能特点综合进行选择。 ①选择适当的测量参数 ②选择适当的测振传感器类型 5.4.3振动测量系统 4. 振动的激励 激振就是使用激振器对试件施加某种预定要求的激振力,使试件受到按预定要求、可控的振动,以便测定对象的动态特性参量,评定抗振能力,检验产品性能、寿命情况以及进行拾振器及测振系统的校准。 ⑴激振方法 正弦激振 随机激振 瞬态激振 ⑵激振器 电动式 电磁式 电液式 5.4.3振动测量系统 名称 工作原理 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永磁式电 动激振器 装置于永磁体磁场中的驱动线圈与支承部件固联,线圈通电产生电动力驱动固联于支承部件的试件产生周期性正弦波振动 频率范围宽,振动波形好,操作调节方便 励磁式电 动振动台 利用直流励磁线圈来形成磁场,将置于磁场气隙中的线圈与振动台体相连,线圈通电产生电动力使振动台体作机械振动 频率范围宽、激振力大、振动波形好,设备结构较复杂 电磁式 激振器 交变电流通至电磁铁的激振线圈,产生周期性的交变吸力,作为激振力 用于非接触激振,频率范围宽、设备简单,振动波形差,激振力难控制 电液式 激振器 用小型电动式激振器带动液压伺服油阀以控制油缸,油缸驱动台面产生周期性正弦波振动 激振力大,频率较低,台面负载大,易于自控和多台激振,设备复杂 常用的激振设备 5. 振动分析仪器 ⑴测振仪 ⑵频率分析仪 ⑶FFT分析仪 ⑷虚拟频谱分析仪 5.4.3振动测量系统 5.4.4振动参量的测量 1. 振幅的测量 峰值是从振动波形的基线位置到波峰的距离,峰峰值是正峰值到负峰值之间的距离。 有效值 平均绝对值 峰值、有效值和平均绝对值之间的关系为 2. 谐振动频率的测量 直接法 比较法 将拾振器的输出信号送到各种频率计或频谱分析仪直接读出被测谐振动的频率。在缺少直接测量频率仪器的条件下,可用示波器通过比较测得频率。 比较法有录波比较法和李沙育图形法。录波比较法是将被测振动信号和时标信号一起送入示波器或记录仪中同时显示,根据它们在波形图上的周期或频率比,算出振动信号的周期或频率。李沙育图形法则是将被测信号和由信号发生器发出的标准频率正弦波信号分别送到双轴示波器的y轴及x轴,根据荧光屏上呈现出的李沙育图形来判断被测信号的频率。 5.4.4振动参量的测量 3. 相位角的测量 相位差角只有在频率相同的振动之间才有意义。测定同频两个振动之间的相位差也常用直读法和比较法。直读法是利用各种相位计直接测定。比较法常用录波比较法和李沙育图形法两种。录波比较法利用记录在同一坐标纸上的被测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差τ求出相位差: 5.4.4振动参量的测量 4. 阻尼比测量 ⑴振动波形图法 曲线的数学方程式为 由任意相邻两振幅zi与zi+1的比值zi /zi+1=exp(ζT?)即可求得ζ为 式中 5.4.4振动参量的测量 ⑵共振法 一个单自由度有阻尼线性振动系统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陕西延长石油内部遴选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环境保护法讲座.ppt VIP
-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考点梳理与配套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1年一级造价工程师《交通计量》重要考点汇总.pdf VIP
- RockwellAutomation罗克韦尔QuickStick 150 用户手册用户手册说明书.pdf
- 环境保护法ppt.ppt VIP
- 2025年网易游戏雷火秋季校园招聘全球启动笔试考试历年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docx
- 腕表基础培训资料.pdf VIP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2)单元培优提升试卷-苏教版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