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潘兵 解放军117医院骨科 椎间盘源性腰痛 概念 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治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是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不伴神经根性症状的腰痛。 --1970年Crock提出 Crock【1】1.Crock HV.A reappraisal of intervertebral disc lesions [J].Med J Aust.1970,1(20):983-989.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1、髓核退变纤维环的破裂 2、盘内神经分布异常 3、炎症因子的刺激 4、盘内机械压力的改变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髓核退变纤维环的破裂 纤维环破裂类型:环状破裂、放射状破裂和纤维环边缘破裂。其中放射状破裂是由髓核延伸到纤维环外部的放射状裂隙,与椎间盘源性腰痛联系紧密。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盘内神经分布异常 在纤维环放射性裂隙的修复过程中,血管肉芽组织和环壁痛觉神经纤维沿撕裂隙长入。且可深入到椎间盘深层,神经末梢大部分是无髓纤维,因此易感受间质变化而引起疼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炎症因子的刺激 退变的椎间盘组织 炎性肉芽组织条带区 致痛性炎症递质 神经末梢 疼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椎间盘机械压力的改变 Carragee “鞋内石子假说”:退变的纤维环或终板碎片进入松弛的椎间盘混合物内部,当自身处于某些活动体位时,这些碎片可成为高负荷负重区,诱发急性腰痛。 【1】Carragee E, Tood F. Discography: a review [J]. Spine J, 2001, 1( 5) : 364- 372.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方案 Services 1、多有外伤史,如:过度的轴向负荷(抬重物、坠落、扭转伤) 2、吸烟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临床表现 The Team Contact Us 发病机制 Services 1、疼痛特点: a、深在的下腰痛。疼痛经常不因休息而减轻,因活动而加重。 b、发展缓慢的臀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疼痛,非皮节型分布,站起或坐下时明显。 2、体征:少。腰肌紧张,腰椎活动疼痛受限。神经根紧张试验阴性。运动、感觉和反射一般无异常。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临床表现 治疗方案 发病机制 Services ① 腰部及下肢疼痛的部位与神经根定位不符。 ②症状反复发作,病程在半年以上。 ③MRI的T2Wl上病变椎间盘低信号,部分出现高信号区(HIZ)。 ④椎间盘造影阳性且相邻节段为阴性对照。 ⑤ 如怀疑关节突关节退变引起疼痛,可进行关节突关节封闭排除。 诊断标准 (尚未统一)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治疗方案 影像学诊断方法 发病机制 Services X片 CT MRI 腰椎间盘造影术 CT引导下椎间盘造影术(CTD) 临床表现 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 治疗方案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方案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X片 及 CT 1、正侧双斜位片,无小关节狭窄、椎间隙高度降低、骨赘形成。 2、屈伸位片对诊断没有参考价值。 3、腰椎CT显示正常,或间盘膨出,对诊断没有参考价值。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MRI影象 HIZ现象 黑间盘 终板信号异常(Modic改变) 椎间盘源性腰痛在MRI上可以是正常的,但相当少见。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HIZ现象 Aprill(1992年)首次提出HIZ的概念,特指出现于纤维环后外侧的高信号变化。表示为纤维环后部放射状裂隙形成的不同程度的血管化肉芽组织被强化。 【1】 Aprill C,Bogduk N. High intensity zone:a diagnostic sign of painful lumbar disc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Br J Radi2ol,1992,65:361-369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研究 HIZ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