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好发于颅底动脉环的分支或分叉处。 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达25~26,且再出血死亡率极高。 目前介入栓塞已成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脑动脉瘤患者30例,通过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0例,女18例,男12例,年龄40~6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均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治疗,住院时间7~15天。 手术方式全身麻醉,常规消毒皮肤,右侧腹股沟穿刺插管,经血管造影以明确导管准确无误地介入动脉瘤内,根据测得的动脉瘤大小选用合适的微螺圈。 在屏幕直视下将它们送入动脉瘤内[1],经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闭塞后拔出导管,加压包扎,送返病房。 2结果30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栓塞,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术后无并发症。 3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常有焦虑、烦躁、情绪不稳等心理变化,护士多关心安慰患者,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指导工作,要乐观地照顾患者,注意言行避免给患者带来心理刺激和精神干扰。 重点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微创性、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术前准备皮肤准备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皮肤清洁并祛除毛发;抽血化验血常规、凝血四项、输血前五项。 禁食8~12小时,禁水4~6小时。 术前指导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均在床上进行,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用镇静剂;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切记控制血压在正常较低水平防止瘤体破裂;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是使用缓泻剂;指导患者深呼吸[3],学会有效咳嗽。 术后护理①穿刺侧肢体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伤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并1沙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24小时,及时查看穿刺处有无渗血[4]。 如局部压迫不当或穿刺肢体过早屈曲活动都可引起穿刺孔出血,按压局部有无波动感,及早发现活动性出血及血肿。 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良好,肢体末端血循情况,皮肤有无发凉发白等情况,以利于及早发现穿刺侧肢体的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生及早处理,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 ②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肢体活动的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如有呕吐头偏向一侧;控制血压到正常较低水平,一般保持在12070,血压波动最好在5。 如血压过高可引起出血,过低又可造成脑缺血及脑梗死;应用尼莫通2小时持续泵入10~15天防治脑血管痉挛,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③出院指导高血压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以免血压升高诱发出血;劳逸结合、充足睡眠、合理营养,保持大便通畅;戒烟忌酒,3个月后复查,了解动脉栓塞术后的变化。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 肺 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