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殓师》解读日本人的生死观.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入殓师》解读日本人的生死观 一邵俊秋(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600) 【摘要】 日本电影《入殓师》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在超越宗教的前提下,以一种温暖、柔和、美丽而不失幽默 的方式,启发人们对“死”进行重新的思考和认识。将生的意义诠释在对死者的尊重上,通过对死的态度给生的 入以启迪和启示。它的积极意义是以往反映死亡主题的影片所不具备的,其励志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生死观;关系;价值;尊严 第8l届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为我们讲述了这样 流而上,旁边却不断有死鱼被水流冲下,这样一幅生死交 一个故事:大提琴演奏家小林大悟因为乐团解散而不得不 替的画面让大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明知是死亡还 携妻子美香回到其出生地——山形,在求职过程中阴差阳 是那么努力呢?一旁经过的平田用平淡的口吻说道:“是自 错成为一名入殓师。期间,他假扮过遗体,接触过高度腐 然定理吧!它们天生就是这样。”通过鲑鱼繁衍这一自然现 烂的尸体,遭受过死者家属的白眼与歧视。甚至遭遇朋友 象告诉观众:虽然为繁衍后代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死 的误解以及妻子的离家出走。曾几度想放弃的大悟在社长 的价值也正在这新生中得到了体现,因为生命得以延续。 佐佐木的引导下逐渐热爱上自己的职业,甚至进入忘我的 鲑鱼尚且如此,何况人呢?既然死亡是无法避免的,就要 境界,并最终赢得妻子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部描 坦然面对。但是死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生命孕育的开始。 写死亡主题的影片,人殓师》没有丝毫的阴森恐怖和悲观 大悟为父亲人殓时,老人手里紧紧攥着的小石头一下子击 绝望,悠扬的配乐、唯美的画面、人情的温暖让我们不仅 碎了30年来大悟对父亲的积怨,想到父亲多年来孤身一人 领略了日本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更能洞悉日本人的精 在外漂泊。带着对儿子的深深悔意和默默牵挂孤老终身, 神世界,了解他们对生与死的感悟,并从中受到启发,有 他不禁流下伤感的泪水。他将石头放在怀孕的妻子的腹部 所收获。 的细节则象征着生命轮回、血脉相承以及爱的传递,也让 对于生与死的关系日本人认为,生与死这种人的能力 观众在欷献惋惜之时又倍感欣慰。赋予死亡更加积极的意 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的截然对立的界限变成了一个变化过 义则是影片精髓所在,它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死亡,坦然 程中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延续。 面对死亡,这样活着的人才会更加淡定和坚强。 在这里。死不是通往永恒的沉寂,而是走向了流转的生,人 在日本人看来,人之生命仿若樱花,生时绚烂,死亦 的灵魂不灭,可以永生。日本学者立川昭二在《日本人的 永恒。因此人活着的时候就要活出个滋味,死去的时候也 生死观》中提到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加%的日本人相信 要死得有尊严。正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 有来世,54%相信死者有灵魂存在,64.6%认为生与死的秋叶般静美。”“活得精彩。死得超脱”一直是日本人所追 世界轮回相通。立川认为:“(对于日本人来说)生和死的 求的理想状态。日本人认为人活着就要实现其“生的价 世界不是完全隔绝的,而是认为在某个地方是轮回相通 值”。而这种“生的价值”则集中体现在对事业的热爱和 的。”“实际上‘生死观’这个词也是日语独有的。所谓生 对社会的奉献上,也正是日本人凡事追求完满、唯美、精 死。不是将生与死截然分开,而是认为由生到死、由死到 细和极致的内在动因。 生是延续相关的,并不认为生与死之间是完全隔断的。”日 人殓师由于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尸体被认为是肮脏的 本作家村上春树也讲过:“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 职业而遭到世人的冷眼。大悟开始也是带着极度抗拒的心 一部分永存。” 理被骗上了这条“贼船”的。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厌恶,又 这就是“超越生死,生死一体”的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