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 动物类\矿物类\其他 动物类(16味) 羚羊角 蜈蚣 地龙 全蝎 白僵蚕 土鳖虫 海螵蛸 桑螵蛸 阿胶珠 龟板 鳖甲 蛤蚧 矿物类(10味) 石膏 芒硝 滑石 朱砂 磁石 代赭石 硫磺 雄黄 雌黄 炉甘石 自然铜 其他类(10味) 茯苓 猪苓 灵芝 冬虫夏草 五倍子 乳香 没药 血竭 海金砂 蒲黄 羚羊角——平肝息风药 来源:牛科动物赛加羚羊(高鼻羚羊) 羚羊角 药用部位:角 鉴别要点: 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cm~33cm。 角外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紫黑色斑纹或“血丝”,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 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2cm ,手握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角的基部内有坚硬的角柱(骨塞),约占全角的1/2至1/3,骨塞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角鞘紧密嵌合,横断面观,结合部呈锯齿状。 除去角柱后,全角是白色或黄白色、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见的细孔道(通天眼)。 质坚硬,味淡。 蜈蚣——平肝息风药 来源:节肢动物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 蜈蚣 药用部位:干燥体 鉴别要点: 扁平长条形,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 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2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2节起每体节有足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 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腥而微咸。 地龙——平肝息风药 来源: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 地龙 药用部位:干燥体 鉴别要点:(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 ,宽1~2cm。 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环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 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全蝎——平肝息风药 来源:节肢动物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 全蝎 药用部位:干燥全体 鉴别要点: 头、胸、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 头胸部呈绿褐色,腹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1对大的钳肢及4对步足。背面绿褐色,覆有梯形背甲。腹部的前腹部由7节组成,后腹部棕黄色, 6节,较细似尾,末节有毒刺。 质脆易断。气微腥,味咸。 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来源:节肢动物昆虫纲蚕蛾科昆虫家蚕 白僵蚕 药用部位:蚕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鉴别要点: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 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蝉蜕——辛凉解表药 来源:节肢动物昆虫纲蝉科昆虫黑蚱 蝉蜕 药用部位: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鉴别要点: 略呈椭圆形而弯曲,中空,腿爪多相互抱拢,足上被黄棕色细毛。 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 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 体轻,质脆易碎。无臭,味淡。 土鳖虫——活血祛瘀药 来源:节肢动物昆虫纲鳖蠊科昆虫地鳖、冀地鳖 土鳖虫 药用部位:雌虫干燥体 鉴别要点: 扁平卵形,前端较狭 。 背部紫褐色, 具光泽,无翅。 胸背板3节,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 质松脆,气腥臭,味较咸。 牛黄——开窍药 来源:哺乳纲动物牛科牛 牛黄 药用部位:胆结石 鉴别要点: 多呈卵形、不规则球形、四面体形或三角形、管状。 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裂纹。 体轻,质松脆易碎,断面金黄色,有排列整齐的同心层纹。 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其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麝香——开窍药 来源: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 药用部位: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鉴别要点: 毛壳麝香 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 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 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略有弹性,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 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 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麝香的理化鉴别 冒槽:取毛壳麝香用特制的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摄取麝香仁,立即观察,槽内的麝香仁逐渐膨胀高出槽面。 搓之成团,轻捻即散:不沾手,不染指,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