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执行力六大模块之二责任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旭执行力培训—责任管理 邢寻杰 ccsxxj@163.com 2011.9.24~9.26于北京 二、责任管控 执行力是担当出来的 岗位职责不等于责任的担当 责任的含义: 所有的管理都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假定之下,那就是每个人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但什么是责任?当我们讲责任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在这样两个前提下进行的: 一:事情与自己有没有联系,与自己没有联系,就没有责任。 二:事情的发生过程中,自己是不是能够控制?不能够控制的,就没有责任。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不在责任状态的时候,事实上是在说明,第一,他认为这件事与自己没有关系,第二,这件事的发生过程,他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 而当我们说,一个人在执行的时候,不能够有任何借口,也是指两个意思:第一,只要是执行,那就一定是与自己有关,与自己无关,不需要你执行。第二,你不能够控制一切,但你能够控制自己,你并不机器,你是一个有着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的人。 所以对于任何事情的发生,我们能够通过控制自己来改变结果,而如果我们不对此采取行动,那么,对于那些让我们痛苦的任何结果,我们自己要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 责任稀释定律 参与人数越多的时候,人们越愿意混淆责任,因为这样需要负起的责任越少。 领导逻辑:重要的事情大家做,大家做等于人人做; 员工逻辑:大家做等于别人做,别人做等于我不做。 案例1:闹市区被人追杀 如果您在大街上众目睽睽被人追杀,这时候如何才能降低自己被杀害的概率? 建立一对一责任 案例2: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对多必然会推卸责任,三个和尚没有建立起一对一责任,没有借口的前提是一对一承担责任,愿意承担责任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案例3:美国空降兵的故事 美国一位司令员为空降兵定制降落伞,要求降落伞质量达到100%,但是制造商说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和变量,质量只能达到99.99%,僵持了很久,制造商一直都没有办法满足司令员的要求,最后司令员说,质量可以达到99.99%,但是有一个附加要求是:每生产出一批降落伞,司令员随便挑选几件让制造商试跳。在这一协议签订之后通过建立起一对一责任,降落伞的质量达到了100%) 模拟实验 坐建筑屋的门底冒烟,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会有75%概率报警。然而同样的冒烟事件中,如果看见冒烟的人是三个人,报警的概率就会降到38%。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们让一个人在大街上,模拟癫痫病发作,如果只有一个旁观者在场时,病人得到帮助的概率是85%,而有五个旁观者时,他得到帮助的概率却会降低到31% 实验分析: 这样的实验似乎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在我们看来,千斤重担众人挑呀,人多,自然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愈容易解决。比如在大街上,有人追杀你,你呼喊救命,大街上人越多,你获救的机会就越大。但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在旁观者越多的情况下,你得救的几率越小。 为什么?这涉及到群体或组织环境中的责任界定问题。从责任的两个维度,我们很容易看到问题的真相:人越多的情况下,人越感到这件事与我无关。 当周围有很多可能帮忙的人时,每一个人会觉得的责任感都会降低:“其他人一定会帮忙的,说不定他们已经打电话叫警察了。”每一个人都以为责任是别人的,结果却是没有人担负起责任来。 人越的多的情况下,人越感到事件的发生过程越难控制在形势模糊不清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看看别人会怎么做,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倾向就是“多元无知”:每个人都不采取措施,每个人都观察别人,每个人都在猜测:你们是在嬉戏玩耍?还是在拍电影?你们俩谁对谁错? 这就是责任稀释定律——责任在人多的环境中,就会像化学溶剂一样会被稀释,人越多,个人责任感就越淡薄。 为什么越重要的事,越没有人做? 在实际执行中,有很多管理者都是这种责任稀释现象的受害者。因为他们想当然地以为,一件事情越重要越紧急,就会有越多的人来处理。因此,他习惯于向员工不停地说明这项工作有多么多么的重要,要大家重视。 不幸的是,员工就像那些围观的群众,纷纷在猜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当管理者只关注“要不要做”,“为什么一定要做?”“做了有多大好处”这一类战略问题,执行就出问题了,因为员工发现“越是重要的事”,越要搞清楚“你做还是我做”? 这就是责任稀释定律在作祟? 每个人都知道事情很重要,但是没有人会主动承担这个没有指向“我”的责任。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执行中常见的误区,管理者通常会本能地认为,重要的事=大家做,大家做=人人做;员工却认为,大家做=别人做,都这么想,结果就是,大家做=没人做。 责任跳跃定律 指导越细、责任越少 参与人数越少的时候,人们越愿意推卸责任,因为这样可以负起的责任最小 培养下属承担责任的能力, 谁执行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